活动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正文
时间:2024-07-18 10:46:56 来源:王亚 柏图南
[内容导读] 摘要:越来越多城市政法委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考评指标体系,或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标准,但该指标仅停留在区县级政府层面...
摘要:越来越多城市政法委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考评指标体系,或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标准,但该指标仅停留在区县级政府层面,难以精准定位矛盾纠纷源头。本文以统一地址库为数据基底,以块数据网格化来研究万人成讼率,以房屋地址码为载体融入诉讼案件当事人地址要素,将万人成讼率按照街道、社区、网格的管理层级细化分解,创新提出直接成讼率,更加合理的计算模式,助力府院联动共同推进诉源治理,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社会治理 万人成诉率 块数据 网格化
一、问题提出:区县以下难以科学计算万人成讼率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以诉讼为主的矛盾纠纷解决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我国科层制政府管理体系与四级法院设置在区县以上政府和法院层级一一对应,计算区县及以上政府万人成讼率(以法院受理的一审民商事案件数/辖区常住人口数)时,两项数据都有统一口径,数据统计清晰明确且简单易实现,这也是万人成讼率都停留在区县政府层面的原因。
万人成讼率是衡量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成效的晴雨表,越是基层社区网格越需要一手数据,如何快速实现万人成讼率在基层落地,及时将诉讼矛盾纠纷数据推送至基层网格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下,成为诉源治理网格化精细化的一道难题。
二、万人成讼率统计之困
(一)法院设置及管辖权重叠致使案件属地划分模糊,区县以下没有设置法院。由于我国法院设置最低到区县级,虽然区县法院有派出人民法庭,但派出法庭并不和镇街行政区划对应,派出法庭仍是以区法院的名称受理诉讼案件。而政府管理细化到镇街、社区、网格,法院设置与政府层级不完全一致。法院的案号编排规则是按受理时间顺序生成,不以镇街为区分,无法简单以案件数将数据统计到镇街社区网格层面。
(二)同一案件内多个当事人分属不同街道。一个民商事案件往往涉及到原告、被告、第三人等多个诉讼主体,每一个诉讼地位可能列多个原告人或被告人,一宗案件内诉讼参与人的地址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那么该案件划分属地归属地就存在争议,仅以原告地址或者被告地址无法真实反映矛盾纠纷事发源头所在地。
(三)集中管辖权淡化地域归属。民商事案件管辖依据情形较多,加上各地探索将某些专业案件集中管辖,如深圳辖区内将资源环境、行政诉讼、涉外商事、涉外家事等部分案件实行集中管辖。如果仅以民商事案件数量计算万人成讼率,无法全面掌握、客观反映纠纷产生的根源。
(四)地址填写不规范。超大型城市中人口密度大、社区面积小,当事人很难准确填写社区名称,有些地址是以XX路XX号。法院在立案信息管理方面,由于缺乏完整的标准地址库,录入地址不规范,无法简单根据地址判断案件归属社区。
三、创新万人成讼率计算模式
笔者创新性提出以涉诉主体数量为基础的万人涉诉人次计算新模式。依据辖区法院涉诉案件所有诉讼参与人登记的地址信息,根据涉诉主体按其送达住所地归属至该乡镇街、村居社区、网格,计算出总涉诉人次/辖区常住人口,进而得出该区域的万人成讼率指标。
部分城市对区县以下的万人成讼率做了不同尝试,无论是原告所在地还是被告住所地为统计依据,普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黑龙江双桦以被告经常居住地为统计依据,只要有一个被告的地址属于该镇街,就把该案件统计到此镇街名下,该方法延续区县政府以上万人成讼率算法精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略民事案件管辖权多样化的情形,无法全面反映真实情况。
山东青州则以原告户籍所在地为依据统计万人成讼率,该方法可以快速定位到原告,注重从源头做原告的工作,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片面性,没有考虑到民商事案件中多以被告住所地为管辖依据的现实特征,易忽略掉被告所在地案件。
四、适应性治理:块数据网格化管理是参与基层治理的应有之义
块数据网格化是一种将数据划分为块状结构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效率。通过对块数据网格化万人成诉率的研究,可以对矛盾纠纷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为社会治理预测和预警提供支持。
(一)转换标准地址精准划分涉诉信息网格归属
笔者所在S市的统一地址库整合公安、规划国土、住建等现有标准地址,基于网格化服务和管理工作,建立贯穿市、区、街道、社区、网格等多层结构的空间地理与地址体系,形成统一的地址标准。实现相同地址不同表述之间的相互映射,解决不同行业的标准地址以及老百姓习惯用语等非标准地址之间的互通互用问题。
法院调用统一地址库的标准地址服务,把涉诉主体提供的地址转换成地址库的标准地址,用转换后的标准地址再匹配统一地址库计算出当事人所属网格、社区、街道,进而统计出不同层级的万人成讼率。法院受理案件案由、诉讼主体信息的采集后,对涉诉主体以网格为单位,自动采集、生成万人成讼率指标数值、涉诉案件类型等。
(二)统一地址大数据赋能推进矛盾纠纷数字化治理
法院定期发布全区各街道、社区万人成讼率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辖区多发案由、案件多发楼栋等数据。以诉源治理考评为抓手,以大数据分析报告为依据,充分调动各基层单位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性。将涉诉矛盾精细化到网格的颗粒度,形成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诉源治理新实践,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满意度。
(三)网格化+块数据推动全周期管控
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通社会基层治理、法院办案、行政调解和信访群众诉求平台,构建全区社会矛盾纠纷共治资源库,通过统一事项编码共享事件处理过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化纠纷格局效能升级,形成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数字治理大格局。
(四)数字化催化府院联动推进诉源治理
一是依托并发挥网格员扎根基层,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收集排查。将万人成讼率作为指挥棒,让万人成讼率既成为精准反映社会市域治理情况的晴雨表,也成为预测预判预警的催化剂。二是降低直接成讼率,统计出有多少案件没有经过基层调解而直接提起诉讼,法院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逐渐演变成第一道防线。要提高基层发现问题的能力,防范于未然,提高治未病能力。三是法院推送案件调解成功率。法院把未经过调解的案件推送给群众诉求平台,双方一旦起诉对簿公堂,基本上是反目成仇,强化调解成功率,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构建无讼社区。四是涉诉案由进行统计分析。就某领域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以及易发、多发等情况进行研判,通过发送纠纷预警通知、案情通给主管行政机构,与该领域主管机构共同研究诉源治理对策,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资源和智力优势,形成全社会共同解纷的工作合力。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数字化基层预防化解纠纷网络,探索智能化、精准化、法治化为特色的全域全周期社会治理新形态。
结语
统一地址块数据在人、案、事与地址之间建立起桥梁,把各个部门、各条块的数据串联起来,做到共建共享共用,把网格化诉源治理融入到政法工作之中,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题中之义,也是顺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