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正文

关于数字赋能陪审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3-10-10 10:01:25   来源:夏群佩、林娴

[内容导读]    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我国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成法治社会进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安排,在给予公众参与分享审判权的同时,也让法院的

  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我国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成法治社会进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安排,在给予公众参与分享审判权的同时,也让法院的裁判获得了更多的社会价值认同。然而其在运行中出现的陪审员选任难、管理服务难、参审形式化、监督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人民陪审员制度功能和价值实现。本文立足于基层法院实践,提出建立“数字化”陪审员服务管理体系,实现陪审员信息入库,智慧陪审,科学考评、动态监督等功能,达到提高陪审效率、增强陪审监督实效。

  一、传统陪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直接形式,是社会民主制度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传统陪审员管理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一是陪审员选任难。根据陪审员法规定,选任方式从“组织推荐或个人申请”转变随机抽选人民陪审员候选人、随机抽取确定正式人选。符合条件陪审员诸多,因此,线下选任人民陪审员进行筛选名单、人工资格审查、电话确认、名单导入等,存在耗时长、成本高、涉及部门多等诸多不便。如笔者所在地区,在抽选出的 5500 名候选人中,除去因死亡、户口迁移等原因,实际资格审查人数为 4931 名。其中,通过电话等能联系上的候选人仅占70%,这中间所有人员电话联系,都非常耗时耗力。

  二是法院管理服务难。以往法院需要依靠人工进行案件的陪审员抽选、通知、统计等,效率不高的同时,还会掺入工作人员的主观意志,导致出现个别陪审员因高频次参审成为“驻庭陪审”“指定陪审”情况,陪审数量和质量均难以得到高质量管理。如笔者所在法院,以往陪审工作中,存在超过半数的陪审员陪审案件在20件以下,20%的陪审员陪审案件数超过100件,两头多中间少,呈现“哑铃型”而非“橄榄型”的参审形态,过去陪审员参审数量一度处于失衡状态。比如有些陪审员会在开庭当日临时告知有事不来,书记员只能通知距离较近或熟悉的陪审员来“救场”,更有甚者,陪审员未与法官沟通,私下与其他陪审员商量代替参审。

  三是陪审员参审难。司法实践中,陪审员庭前阅卷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让陪审员来法院线下阅卷非常耗时,而且陪审员大部分都是兼职,很少有陪审员有时间提前到法院阅卷。即使有陪审员来法院线下阅卷,仅通过手工摘录信息,记录陪审日程。非当庭宣判案件,庭后还需到法院参与案件合议,与法官缺乏直接沟通渠道,参与案件陪审耗时耗力,陪审体验感较差。

  四是陪审员监督难。陪审员在陪审中与法官具有同等地位,有权力就需要监督。虽然监督法未专门就人民陪审员的监督方式予以规定,但陪审员系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大常委会就应当把人民陪审员的工作列入监督范围。但由于缺乏智能化平台,人大、法院、司法行政机关无法直观、全面考察陪审员履职工作情况,履职考评结果往往缺乏科学性及权威性。

  二、关于数字赋能陪审工作的路径设计

  随着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建设的全面提速,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愈发深度融合,数字化时代审判运行新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为陪审员管理工作带来飞跃性变革。

  1. 重塑陪审员选任流程。改革前,选任陪审员耗时长、成本高,改革后,应用为司法行政机关构筑了智能化选任模块,以线上选任替代以往线下选任,实现随机抽选、智能审查、短信电话自动确认。应用同步候选陪审员信息,建立陪审员候选名单库,人大动态掌握选任全过程,提高选任效率。

  2.创新陪审员服务管理方式。以往法院采取人工手动管理陪审员的模式,陪审邀约难安排、参审不均衡、考评不科学。改革后,全面构建均衡高效的服务管理模式,设定陪审员参审数量上下限,推动人民陪审员积极参审。建立陪审员时间档案,排出陪审员合理档期,个性化设定参审权重,形成科学、精准、有序的服务管理模式。

  3.建立陪审员履职监督机制。通过改革,监督部门可直接通过应用全面了解陪审员的参审案件数量、陪审意见采纳、遵守参审纪律、接受培训学习等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效解决陪审员参审情况不直观、陪审员履行参审职责弱监督等问题,形成陪审履职监督新模式。

  三、关于数字赋能陪审工作的具体建议

  围绕提高选任效率,提升陪审员管理服务水平,增强陪审监督实效的目标,探索“人民陪审员一件事”集成改革,构建“数字化”陪审员管理体系,重点打造3个子场景。

  1.建设陪审员选任子场景。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在征得市人大同意后,制订陪审员选任实施方案及选任公告,并通过陪审员智能管理应用公布,确定陪审员人数、条件、各类人员占比,完成时间要求等。由公安机关按照方案要求随机抽选5倍以上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司法行政机关确定组织推荐和自主报名人选,相关候选人员数据实时同步。在该应用上开展短信确认、资格审查、候任公示、随机抽选、名单确定、名单公示等工作。同时,建立拟任人员和初选人员信息库,由人大端进行任前审查、公示等。人大任命后,其人员名单分别纳入人民陪审员库、初选人员信息库,前者直接供法院办案使用,后者以备增补时使用。

  2.建设法院服务管理子场景。一是建立陪审员信息库。按照属地为主,审判业务为辅原则,对全市各个地域,区分医疗、教育、保险、建筑、农林等行业,知识产权等专业进行分类。针对案件实际情况,智能筛选出最合适的陪审员,协助法官解决专业性疑难问题,缩短审理时间,提供审理质量。二是陪审分案“随机抽选”。通过应用随机抽选,每个案件采取二轮摇号方式,第一轮根据案件类型和陪审员匹配度进行首选,第二轮候补。若前一轮陪审员退回通知或6小时内未予反馈,自动递补候补陪审员。三是陪审通知“自动化”。抽选完成后自动发送短信通知陪审员,陪审员收到通知后,可通过移动端进行确认。当出现开庭时间或地点变化、取消开庭、更换陪审员等情况时,均会自动短信通知,全过程不再依赖人工,实现陪审员参审前置流程“全自动”。四是参审议审“在线化”。在陪审员移动端设置“卷宗查阅”“在线合议”等功能,陪审员可通过手机随时在线进行卷宗查阅、远程合议、电子签名等参审操作,切实提高陪审效率。

  3.建设陪审员监督子场景。人大、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互为陪审员智能管理应用平台单位,司法行政机关、人大通过应用开展智慧选任,法院通过应用记录陪审员每案按时到庭、履行参审职责等陪审情况,并对庭审礼仪、出庭纪律、合议表现、廉洁作风等进行多维度双向评价,应用实时记录数据,为三家平台单位建立监督通道,监督部门可以一键查阅,动态掌握陪审员选任、名单抽选、资格审查、任命公示、增补等全流程进展,实时了解陪审员参审履职情况,形成陪审员智能画像,实现陪审实质化监督,为人大监督开辟新路径。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