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专题
时间:2021-09-22 13:49:57 来源:安徽省公安厅
[内容导读] 防范处置中小学幼儿园个人极端案事件 智能研判预警“前哨”系统
个人极端案事件因突发性强、侵害对象不特定,防范难度大,一旦发生,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巨大危害和恶劣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省外一些地方发生的针对中小学、幼儿园的个人极端案事件, 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公安部和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专门部署。为有效破解防范个人极端案事件难题,2019 年 3 月, 安徽省公安厅党委立足实际,确立了以确保全社会最关心关切、防范能力最薄弱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为重点,以对高危人员全面摸排、分级管控为基础,以提升前端敏锐感知、后台智能研判能力为支撑,以建立落实快速响应、高效处置机制为保证,实现对个人极端苗头动向早发现、快反应, 有效处置、防患未然的基本思路和创新举措,构筑起维护校园安全的坚强“前哨”、坚实防线。
一、主要经验做法
(一)围绕“防在哪”,科学布建前端多维感知网络、强化层圈监测预警。组织各地实地踏勘校园周 边等重点部位,根据周边环境和治安形势,科学布建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智能感知终端,紧密结合“雪 亮工程”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层圈监测、多维感知防控网络。目前,全省“前哨”系统已在 1206 所中小学、幼儿园等重点部位周边,布设、整合各类感知设备 2 万余台,全时段、全方位、立体化防控, 对重点部位周边的高危人员活动轨迹实现敏锐感知、及时预警。
(二)围绕“防住谁”,搭建风险人员全息档案库、分级分类精细管控。按照“智能监测、自动预警”的目标导向,围绕“人、车、电、网、像”等多维感知要素,建立个人极端高风险全息档案 库,对公安机关日常掌握和公安大数据研判发现的“具有潜在个人极端风险人员”和“异常行为人员”开展滚动梳理研判,逐人评估风险,视情纳库管控,实时动态监测、分析相关人员网上网下异 常活动行为,智能优化调整管控策略,辅助一线实战应用。
(三)围绕“防得准”,研究搭建智能研判模型、实现精准识别防控。对省内外已发生的带有个 人极端色彩的案事件建立基于知识图谱等技术机器学习样本库,逐案分析、总结提炼犯罪嫌疑人作 案前异常行为特征和作案规律特点,建立 8 类 32 项个人极端风险评估特征标签,搭建重点部位风险 侵入、高危人员高风险行为等大数据智能研判预警模型,打通“前哨”与 110 接处警、研判分析平 台等业务系统的智能关联,实现对前端感知预警信息进行精准识别、精准评估、精准施策。
(四)围绕“防得住”,建立智能预警防范处置机制、坚决做到防患未然。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前哨”系统综合人员风险等级、异常活动行为等因素智能计算现实风险危害 程度,启动智能预案自动推送“红、橙、蓝”三色预警信息至指挥中心、预警地(校园)就近巡防 警力、校园安保力量。针对风险较高的红色、橙色预警,公安机关严格参照暴恐类警情处置标准, “1、3、5 分钟”快速反应、处置到位。2020 年 7 月 15 日,正值中考期间,合肥彭某某因对征地拆 迁不满,扬言实施个人极端行为。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立即加强重点部位和中考考点周边巡查, 并将彭某某纳入“前哨”系统布控,19 分钟内即在一幼儿园周边发现其驾车轨迹,随即将其查获控 制,并从车内收缴 10 升散装汽油、1 个打火机和 2 个横幅,成功阻止了一场现实危害的发生。
二、系统运用成效
2019 年以来,安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前哨”系统建设,有力维护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受到 了公安部、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公安部多次向全国公安机关推介安徽经验做法。
(一)源头防范化解工作取得突出成效。依托”前哨“系统建设应用,研究制定研判预警、响 应处置等方面工作机制,指导各地精准摸排掌握风险人员、科学评估风险等级,实时动态评估管控 质效、及时优化调整工作策略,确保逐人看死盯牢、有力有效落实稳控。同时,创新发展新时代“枫 桥经验”,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立完善常态化涉校矛盾纠纷排查 化解机制,及时化解纠纷 5965 起,力争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涉校园风险隐患。
(二)预警响应防控机制运行有力有效。目前,全省“前哨”系统已完成 1206 所中小学校、幼 儿园的覆盖,依托全时段、全方位、立体化防控机制,实现对高危风险的实时监测、动态管控、提 前预警,确保个人极端苗头动向早发现、快反应、有效处置,共研判分析、甄别评估高危人员异常 轨迹和校园周边异常行为人员 6900 余人次,派警到场核查处置高危人员 600 余人次,做到既不放过 任何一个隐患、又最大限度地科学用警。
(三)联防联控实战体系持续提质增效。紧密结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全省“情指行 一体、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灵敏高效”的防范个人极端案事件智能研判预警处置体系,实现管控 效能最大化、最优化。同步建立警校联防联控机制,组织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严厉打 击侵害校园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前哨”系统及时预警查获扬言个人极端人员和可能影响校园安全的 严重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 61 人,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其他违法犯罪嫌疑人 383 人。
(四)构建共建共治格局实现常态长效。安徽省公安厅党委将“前哨”纳入全省公安“十四五” 规划,并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保障。“前哨”系统先后被列入安徽省委《落 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工作举措》重点建设任务、全省民生工作要点和“新 基建”项目内容。2020 年 9 月 18 日,安徽省公安厅与安徽省财政厅联合下发推进“校园安全网·前 哨”建设应用工作的通知,强调落实经费保障,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雪亮工程和新基建等重点项目统筹规划、紧密结合,形成共建共治、共筑校园安全的坚强屏障。
三、优化升级规划
安徽省公安厅坚持“围绕实战、服务实战、实战检验、实战引领”的工作导向和“实用、管用、 好用、爱用”的工作标准,不断挖掘提升“前哨”系统实战效能,更好地守护校园平安、保障人民 安宁、维护社会安定。
(一)聚焦敏锐感知,进一步拓宽实战应用领域。按照“全覆盖、无死角和圈层防控”的目标, 紧密结合“雪亮工程”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科学布局“前哨”防控圈,按照先急后缓、分步 推进的原则,从城区向乡村延伸、从校园向社会面拓展,力争尽早实现全省城乡所有中小学校、幼 儿园全覆盖,并拓展至车站码头、医院广场和商贸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地段,织密织牢“1000 米、 500 米、200 米”多层智能预警防控圈,提升对各类“风险侵入”的敏锐识别、综合印证、及时预警、 全程追踪能力。
(二)聚焦整体防控,进一步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全面整合重点安保单位内外部视频探头和社 会面各类公共安防设施资源,对不同功能类型、不同点位设置的前端感知设备统一规划建设、统一 分组管理、统一实战应用,形成层圈预警防控体系;充分依托“安徽·江淮”大数据中心建设,大 力完善跨地区、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机制,以个人极端高危人员数据信息共享为重点,强化各级 政府、部门涉及个人极端高危人员信息常态化互联互通;广泛利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能力, 充分汇聚安康码、社保、卫健、通管等数据,复用智慧城市和智慧小区建设成果,提升 5G+,互联 网+,物联网+人员轨迹分析水平,丰富个人极端人员发现管控手段。
(三)聚焦精准防控,进一步增强智能研判能力。依托公安大数据中心和互联网数据资源,健全完善个人极端高风险人员智能研判模型,及时洞悉网上网下可能潜在的个人极端异常动向,确保 对个人极端高危人员及时发现、精准评估、管控到位。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图像特征识别 等新技术、新手段,丰富完善重点部位风险侵入、高危人员高风险行为等智能研判模型和技战法, 完善数据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机制,科技赋能、精准研判,提升预警防范个人极端风险能力。
(四)聚焦高效处置,进一步健全合成联动体系。瞄准“秒级响应、灵敏高效”的工作目标, 围绕预警响应、合成研判、风险评估、指挥调度、现场处置等全链条、全环节,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健全完善跨区域、跨部门的合成联动平台,实现各类资源、数据、力量的全要素集成,积极打造“前 哨”系统最强智慧“大脑”,持续提升智能辅助领导决策和指引实战能力,确保指令更精准、反应更 灵敏、处置更高效,切实构筑校园安全“前哨”。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