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专题
时间:2023-07-18 14:28:30 来源:潍坊市公安局奎文分局
[内容导读] 2021年以来,根据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顽瘴痼疾整治环节的要求,就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奎文公安分
2021年以来,根据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顽瘴痼疾整治环节的要求,就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奎文公安分局在潍坊市局法制支队的指导下,积极推动区委政法委牵头统筹,协调法院、检察院、司法局、街道社区等相关部门,不断探索、大胆创新,自主研发了非羁押人员信息管控系统(以下简称“云管码”),强化了非羁押人员管理控制,取得明显效果。
一、研发运用“云管码”解决了“三个多”的现实问题
当前,公安机关、检察院对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监管方式主要是主动上门、电话询问、报到签到等;法院对已决未执行人员,司法局对各类社区服刑人员,街道社区对戒毒人员,其监管方式也是走访报到、集中教育等。这些方式效率低下、情况滞后、被动失控,主要呈现出“三个多”的特点:一是传统监管方式投入大、监管掌控漏洞多。传统监管方式需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被动接收信息,往往因警力不足而存在同时监管多名非羁押人员情况,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非羁押人员的行为轨迹,非羁押人员电话瞒报和虚报信息,报到签到时间长、时效性比较差等漏洞。二是形势发展变化压力大、非羁人员增加多。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少捕慎诉”司法理念的提出,非羁押率在不断升高。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由于看守所内部防控的需要,非羁押人数更是急剧增加,而上门走访、集中报到、集中学习等方式又存在防疫风险,管控手段少之又少。三是个人隐私保护责任大、人格尊严需求多。非羁押人员往往更需要对保护个人隐私和维护人格尊严,频繁上门走访、报到签到、集中学习必然会影响被监管人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加重其自我放弃心理,不仅不利于再次回归社会,甚至使其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综上,传统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羁押难、管控难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状况。在这个背景下,新冠疫情防控“健康码”的有效使用,给如何使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对非羁押人员的动态管控提供了有益启迪。结合工作实际,奎文公安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区委政法委牵头统筹,探索构建“互联网+监管”模式,借鉴外地经验,聘请专业团队研发了“奎文非羁押人员管理平台”,推广应用“云管码”。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结构化描述等技术对非羁押人员进行监管监督。
二、研发运用“云管码”走出了“三个七”的探索之路
“云管码”研发使用可以概括为“三个七”,即:通过“七项功能”,管控“七类对象”,实现“七化目标”。
“七项功能”即:登陆管理、打卡上报、抽检监督、申请审批、通知提醒、统计查询、积分管理。“云管码”管控系统设置有非羁押人员端(微信小程序)、监管人员端(APP程序)及后台管理端(WEB程序),采用活体识别、人脸识别、卫星定位、微信小程序的等多种技术相结合,运用定时打卡、不定时抽检、外出申请、违规预警、监管到期提醒、积分统计等多重功能进行监管,确保被监管人能够在必要的管控下回归日常生活,弥补了传统方式的漏洞缺陷。实现了由被动接收到主动派发、由事后跟踪到全流程监管的转变。提高了突发情况发现处理效率,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实现了对非羁押人员“云上”监管、“码上”行动,不仅能一人监管一批,而且能远程了解被监管人的状态,在提高监管效率的同时节约人工成本,并给予被监管人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了生活监管两不误的人性化管控。
“七类对象”即: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假释缓刑,监外执行,管制,已决未执行、社区戒毒。“云管码”将当前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局、司法局和街道社区的非羁押人员全部纳入到了平台管理,全面融通执法办案、监所管理、基础管控等数据系统,打通了数据流、技术流、业务流,实现了互联互通、共治共享。公检法司部门仅需通过扫描非羁押人员专属二维码即可关联为监管人,实现案件侦查、移诉、审判、社区矫正全流程无缝衔接。
“七化目标”即:操作便捷化、流程动态化、状态实时化、信息隐私化、成本节约化、管理精细化、工作制度化。其中,操作便捷化是指,操作流程简单便捷,监管工作人员通过后台或者手机APP设定定时打卡或者设定抽查,系统自动生成打卡任务并通知被监管人员,被监管人员通过在手机端微信小程序进行人脸打卡即可。且系统采用活体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杜绝了采用照片、视频等虚假打卡,确保为本人打卡,采用卫星定位,确保打卡位置精确。流程动态化是指,通过采用定时打卡、不定时抽查打卡相结合,动态化掌控监管人员的实时轨迹信息,如遇突发事件,执行机关能够第一时间快速部署、稳妥处置,实现对非羁押人员“云上”监管、“码上”行动。状态实时化是指,通过打卡逾期预警、超范围打卡预警、请假违规预警及扣除积分累计预警的等信息的实时掌控,实时了解被监管人员的状态。信息隐私化是指,采用微信小程序签到的方式,和平常“刷”手机一样,以后台监管代替“报到”,几乎不会干预被监管人的正常生活,充分保障了被监管人的个人隐私、人格尊严。成本节约化是指,真正实现了一个人监管一批人的功能,远程了解被监管人的状态,在提高监管效率的同时极大地节约人工成本。极大地减少被监管人员的报到次数,基本实现无感监管。管理精细化是指,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各类人群的监管状态,有助于下一步监管方式的提升,提高监管效能。同时也有助于量化监管单位的工作量、促进监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监管到期的提前提醒等能耐,有效地避免出现逾期解押的现象。工作制度化是指,根据积分统计,能够实时了解非羁押人员的相关动向,进一步为监管提供相关的依据,同时每月自动生成非羁押人员行为动向的综合研判报告,在提交检察院进行诉讼时,可根据之前的研判报告出具非羁押人员在取保候审期间是否“认罪认罚”、服从监管的表现证明。
三、研发运用“云管码”实现了“三个好”的实战成效
目前,奎文公安分局已使用“云管码”近2个月,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录入非羁押人员数量为104人,其中包含分局办理取保候审人员79名,异地转办监管取保候审人员25名,所有人员的监管管控正常。“云管码”研发应用,对非羁押人员管理实行靶向发力、管控到位、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三大效果”上。
法律效果好。通过“云管码”应用,与“认罪认罚从宽”等司法改革大方向相契合,法律适用更加精准,该羁押的羁押,该非羁押的非羁押,最大限度解决过度羁押问题,大幅降低审前羁押率,节约司法成本。对非羁押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范围、适用程序等进一步明确,自动推送相关信息,有效督促落实监管责任,履行诉讼程序,倒逼规范执法、履职尽责,防止办人情案、关系案。通过“云管码”应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非羁押人员管理,有效破解保而不审的现实问题,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办案民警能够实时了解被监管人员的实时电子信息,时刻督促加快案件的办理进度,倒逼执行机关落实有效监管,极大提升了诉讼活动效率。同时,通过科技信息化前沿技术,实现执法全程留痕,可回溯、防篡改,倒逼规范执法、公正司法。
社会效果好。“云管码”是“健康码”理念在刑事诉讼领域的应用,其上线倒逼了“公检法司”工作方法和手段革新。既严肃了法纪,又体现了人性,打破“电子手铐”枷锁,实现设备“从有到无”的无感管控。“公检法司”多方联动,将监管模式化繁为简,既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也有助力法治文明建设;既提升了公安机关智慧管控社会面的运用能力,又确保被监管人员能够在有效且必要的监控下回归日常生活,保障了非羁押人员一定范围内的人身自由,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实现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
行政效果好。“云管码”的使用,破解了多项有效监管的实质性难题,大大缩减了羁押人群量,缓解了刑事诉讼中的多方对抗,减少了诉讼矛盾,有效推进了诉源治理。对于分局一线办案单位,为调处矛盾纠纷提供有利条件,方便了审查办案,提高了办案效率。切奎文分局以“云管码”为突破口,将它的推广适用列为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大事、要事、实事来抓,切实推动全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