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行业头条 > 正文

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时间:2021-11-26 11:42:08   来源:吉映雪

[内容导读]  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摘 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化建设在执法规范化建设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实际意义。笔者通过分析执法办案中心智能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四点发展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培养专业人才,优化智能管理,强化评估监督。

  【关键词】: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化,执法规范化

  一、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智能化建设背景

  2008 年、2009 年,全国发生了多起在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件,严重影响 着人民群众对于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和执法公信力的评判。于是在 2009 年,中央政法委下发了《关 于加强办案安全防范工作防止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的通知》,明确要求公安机关内要设置功能室开展 讯询问活动,并且为了避免隐患规定只能设置在一楼或负楼层,二楼及以上的楼层是不能设置讯、 询问室的,同时要有安全、报警、监控等各种设备。2010 年,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 所设置规范》,从设置上明确要求进行分区设置,管理上也要实行分区管理,这是首次对办案区这一 办案场所进行的明确界定,并且制定各功能室的具体设置要求。

  2013 年,公安部出台《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对办案区台帐、人身安 全检查、信息采集的具体流程、办案区声像监控资料的管理和保存等内容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入区 登记、人身安全检查、信息采集的具体流程,及声像的管理和保存。2014 年,在全国公安机关深化 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部党委提出了“四个一律”的工作要求。同年,公安部开始推进公安机关 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精细化设置示范点工作,在实际建设中,各地逐步将占地面积较大、案件量较多 的办案区发展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2019 年,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执法监 督管理,继续深化执法办案中心建设和执法信息化建设。同年公安部下发了《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 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要遵循“合法规范、实战高效、专业安全、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围绕“一站式”办案和“一体化”服务,提出了建设 方向和功能划分,尤其是在使用和管理方面,明确将智能化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技术运用在执法办案管理中,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化升级。截至 2020 年 8 月底,全国公安机关已建成执法办案管 理中心约 1300 个。

  二、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公安机关全力打造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指的是集案管中心、办案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合成作战中心为一体的执法办案场所。该中心具有案件受理、案件审核、案卷保管、案件指派、 文书办理、涉案财物保管、合成作战、案情分析研判等功能,同时具备对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人身安全检查、信息采集、讯(询)问、看管看押等执法活动的基本条件,实行一体化建设、智能化管 控、精细化管理、合成化作战的管理模式。

  (一)智能化建设的体现

  在智能化的管理平台方面,建设了承载着入区登记、随身物品登记、进出人员信息、每个功能室的停留时间等内容的信息平台,在完成办案中心整个流程后由被讯(询)问人签字,做到了“有 迹可循”。

  在智能化的信息产品方面,与智能化的信息系统配套有具备心率监测、定位功能的智能手环、 具备定位功能的民警卡,有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安装面部识别、射频识别感应、红外监控、体征识 别等设备,多种硬件设备助力软件发挥作用。

  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方面,对物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将随身物品存放、案卷保管纳入办案区管理平台中,运用物联网、智能保管柜等装备保障涉案财物与案件卷宗的安全;对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 民警单人讯问、无人看管嫌疑人、被讯(询)问人异常心率或越过警戒线、脱管等,此类情况均有 智能预警。

  在智能化的监督模式方面,监控设备 24 小时全覆盖无死角进行监控,办案管理中心的视音频系 统直接对接督察系统,督察部门、法制部门实时实行网上巡查,有效防止发生自残、自伤或民警暴 力执法等危险情况。

  在智能化的拓展支撑方面,首先是合成作战模式,打破警种之间的壁垒,充分运用信息化集约 办案,高效高质;第二是运用智能手段实现远程提讯、远程示证,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保证案件办理时效又保障了人身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智能化建设无论是从信息化角度还是从管理角度,对执法规 范化建设的发展都有着推动作用,但是其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是我们无法忽视的。

  1、发展不均衡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在智能化建设发展上出现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 区之间、省与省间、市与市间、市县两级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科技发展的 不均衡,一些沿海城市科技发展迅猛,观念较为新颖,敢于尝试和创新;二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对于建设和研发投入较大,经济落后的地方投入较少,经费较少;三是观念认 识存在巨大差异,部分地区没有认识到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智能化建设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任务中的重要作用,“老观念”主导,“差不多”思想。

  2、智能不“智能”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应用在各行各业,但是多数的运用经不起论证,只是带了个“智能” 的帽子,运用的可行性很低,不切合实际,在我们的工作中就出现了智能建设非智能化,究其原因 也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大数据小数据概念不清。对于大数据没有深刻的认识,大数据是数据的集合体,小数 据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只是办案中心的数据录入和提取不能称之为大数据建设。

  误区二,只要购买了智能化的产品就是智能化。真正的智能化建设并非一个简单的购买设备就 能完成,但是现在“手环”已然成了智能化的代言词,只要配备“手环”类的设备就已经纳入智能 化范畴了。其实只是简单的设备升级。

  3、建设不实际

  一是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建设不切合本地实际,盲目跟风,多数功能室空置,拓展功能流于形 式,只是“看上去很美”,并没有根据一个地方的警情数、案件量来科学设置业务用房的。或是建设 没有前瞻性,跟不上升级的步伐,不仅可能造成浪费,后续使用还存在不能满足作为一个执法办案 管理中心要求的情况。二是盲目购置大量智能设备,实际使用少,或是购买设备的部门与研发智能 化系统的部门不沟通,导致设备与智能化系统不兼容。三是一些公安机关业务用房在设计的时候没 有考虑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建设和使用,建成后直到装修时才考虑,可能造成活动动线不合理,面 积过多、过少等问题产生。

  4、队伍不专业

  当建设和设备升级后,管理就要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升级。当前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在队伍的建设 上存在问题。一是人数短缺,能够实现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组建专业队伍的只有个别地方可以做到, 甚至部分单位存在应付凑数的情形,人员构成不固定,无法值班轮岗,不便于工作的开展。二是技 术人才匮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专职队伍还承担着信息采集、吸毒检测、设备维护等工作,但是专 职队伍里多是辅警,没有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工作最终还是落回了办案民警肩上,无法体现为民警 “减负”的作用。

  三、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不断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是为了确保执法权力在制度轨道内运行,打造安全规范的执 法场所,是智能与执法的深度融合,体现了智慧警务建设的优越性,势在必行。

  为了助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再升级,在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化建设上要做到软硬实 力的同步提升。

  (一)加强顶层设计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部署工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手段,构建部级层面的智能平台,破除平台间壁垒,数据资源共享;通过充分调研了解实际基层民警办案 需求,充分吸收当前好的经验做法,会同基层民警研究制定制度规范,做到建设、管理分层级设置, 研发办案管理中心建设管理模型,建构完备的智能化体系、配置良好的基础设施,做到采购纳入专 项经费、人员纳入专项配置,争取实现最佳实践。

  (二)培养专业人才

  打造数据警务,建设智慧公安是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的需求,我们要将原有的直线警务工作 模式向着数字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安防公司研发了多种软件、设备,但是公安大数据有 比其他大数据更需要保密的特点,培养公安内部的人才,才是智能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之道。通过公 安院校进行内容整合,推行“定单式教学”,专题教学,深入研究基层的需求,培养具备公安技术、 智慧警务技术、法律素养的特定专业人才,变被动为主动。

  (三)优化智能管理

  当前群众维权意识不断提升,法律观念不断增强,媒体监督力度不断强化,执法细节存在的问 题会在短时间内被无限扩大,进而会引发网络舆情。为了避免执法问题、执法风险、就要优化智能 管理。

  智能化管理包括:一是事前管理,即主体培训与理念更新;二是事中管理,继续保持全程留痕的办案过程、可预警的异常情况,在涉案财物、智能笔录、案卷管理上精细、集约、智能化,案审、 案管智能入驻,推动建设、管理、服务等互动和过程的集成、互联、智能化。

  (四)强化评估监督

  在执法办案中心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采用调查、数据分析、论证等手段来进行效果评估,同时 在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执法监督,保障执法质效。同时要以考评促提升,利用网络巡查功能, 定期或不定期对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执法问题进行通报,并把一些典型的执法问题收录到执法负面清单,派发给民警,让每个民警从反面看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提高全警的执法素 质和能力。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