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行业头条 > 正文

淮安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建设跨步新台阶

时间:2020-09-11 14:19:43   来源:江苏法制报微信公众号

[内容导读]  淮安市淮安区法院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建设体现了“便民化、集约化、规范化”,跨上了信息化助力司法办案的新台阶。

  从司法送达一体化服务平台到24小时跨区域自助式立案服务站和速裁、执行案件无纸化办案中间库的投入应用,淮安市淮安区法院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建设体现了“便民化、集约化、规范化”,跨上了信息化助力司法办案的新台阶。

淮安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建设跨步新台阶

  8月26日上午,淮安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赵洪权一行到淮安市淮安区法院调研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建设工作,在实地参观并听取了法院工作人员关于司法送达一体化服务平台、速裁、执行案件无纸化办案中间库的介绍后,赵洪权从“便民化、集约化、规范化”三个方面对该院一站式建设表示高度肯定。

  近年来,淮安区法院在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征程中蹄疾步稳,勇毅笃行,始终坚持借鉴他山之石与自主研发相结合,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从司法送达一体化服务平台到24小时跨区域自助式立案服务站和速裁、执行案件无纸化办案中间库的投入应用,该院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态势已然形成。

  一路走来,变的是平台和模式的不断迭代和升级,不变的是为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司法为民、司法便民、为审判一线减负的理念以及不断改革创新的初心。“要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依托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建设,立足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快捷、便利的司法服务。”淮安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强的话掷地有声。

  “智能中间材料库”便民又高效

  张律师因办案需要查阅正在审理中的诉讼材料,他来到淮安区法院智能材料中间库,向工作人员出示代理该案件的证明材料后,立刻查阅、打印了其代理案件的相关卷宗材料,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十分钟。

  记者了解到,以往当事人或者律师需要查阅尚未结案归档的案卷材料,需要事先预约法官,当面提交或者当面阅卷。到了约定时间,如果法官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安排,有的甚至要经过多次预约才得以完成。

  为保证当事人少跑腿,淮安区法院于2019年11月在全市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智能中间材料库”。这是人民法院实现无纸化、智能化办公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

  现在当事人或者律师提交诉讼材料时,不再需要预约法官,只要提供相应的案号,把材料交给智能材料中间库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扫描引入案件电子卷宗后,将纸质材料存放至中间库,中间库随时接收当事人提供的纸质案件材料,并以电子档案形式流转给承办法官。这样,当事人和法官不用见面即可轻松完成诉讼材料交接,大大提高了法院服务当事人的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智能中间材料库”以电子卷宗流转取代纸质卷宗的流转。结案后,工作人员通过再次补充材料扫描、一键提交市中院编目中心编目生成全案电子卷宗,装订好纸质卷宗移至档案部门永久存放。如果案件上诉至上级法院,上级法院可以直接从系统中调取相应的电子卷宗档案。这样,既保证了卷宗的安全,也减轻了一线法官的工作负荷。

  “送达一体化平台”全覆盖全流程

  “什么?给我送传票?我人在澳门务工,怎么收传票啊?”被告人李某直接挂断了电话。

  据了解,李某因一起买卖纠纷案件被起诉至法院,但其长期在澳门务工。送达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实名制查询到李某的手机号,第二次拨通电话,向其告知了案件具体情况并进行了全程录音,随后通过电子送达的方式向李某的手机推送了一条链接,李某通过手机可以查看到法院推送的民事诉状副本、开庭传票、证据材料等各类诉讼文书电子档案,当事人点击查阅时,电子送达平台同时记载,证明他已经看过。最终,远在澳门的李某委托家人与原告进行了协商并将钱款支付后,原告撤回了起诉。

  淮安区法院每年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8000余件。以往诉讼文书送达工作都是由案件承办法官分散承担,效率低、成本高。“送达难”已经成为制约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公正与效率的瓶颈问题。

  2018年10月,淮安区法院司法送达一体化服务平台作为全市首家试点投入运行,经过调研创新,仅靠4名送达专员的专业化送达承担起全院的诉讼文书送达工作。将全院分散的材料收转、扫描、诉讼文书送达工作全部集中起来,通过送达方式集约化、送达方式全覆盖、送达流程全留痕,大大提升了办案效率。

  平台自投入运行以来,累计送达案件诉讼文书18875件,采用电话、短信、电子送达等新型送达方式送达15288件,占比81%,互联网免费公告送达6027件,累计为当事人减少诉讼成本180.2万元。

  “一站式诉服建设”信息化规范化

  “我没有收到法院的电话,也没有收到短信,都不知道开庭,你们凭什么缺席判决?”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的被告谢某向法院投诉。

  “您别急,我们一起去送达中心看一下。”负责接待的同志带着谢某来到了送达中心,经工作人员查询,谢某的电话录音全部保留,电话挂断后的短信经平台查询显示谢某也点击进去查看了法院发送到其手机上的民事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并且看了好几次。听到自己的录音以及平台上的信息,刚才还理直气壮的谢某瞬间红了脸,“可能我那天喝多了忘记了。”“您点击手机的链接查看就有四次。”送达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道。最终谢某找到承办法官当场将钱款履行,该案顺利办结。

  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大背景下,淮安区法院坚持全院一盘棋、集约化发展的战略,通过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交融,集约化处理审判辅助事务,为审判一线减负。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