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行业头条 > 正文

南京改革指挥机制让接处警“再快一秒

时间:2022-02-16 14:11:14   来源:人民公安报

[内容导读]  南京改革指挥机制让接处警“再快一秒

  去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实战导向,以升级优化“十大攻坚提升行动”为抓手,创新实施扁平化实战指挥机制改革,通过打通接处警环节痼疾痛点、建强街面治安防控支点、深化警种部门融合联动等举措,显著提升了警力到场速度和重大警情响应能力,有效促进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效能整体提升。

  研发智能派警模型,让指挥调度“再快一秒”

  针对接警调度环节层级多、流转慢、耗时长的难题,南京市公安局升级优化指挥调度系统,创新研发了智能派警模型。该模型通过预设派警规则,综合运用多维度警情定位方式,将传统的人工三级派警方式转变为直接跨层级派警至基层站所队乃至一线民警。通过压缩层级链条,警情流转时间由过去的3分钟缩短到3至4秒直达。

  同时,南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内部建立“一键推”机制,在接报警系统中预设关键字、敏感词,将接警员正在接听的警情一键推送至调度民警,由调度民警同步开展三方通话、指挥调度,实现对重大紧急警情的提前介入和秒级响应,最大限度压缩反应时间。据悉,针对重大紧急警情,目前已基本实现接警后30秒左右下达首道指令。

  统筹科学用警,让应急响应“再快一秒”

  如何在警力少的情况下,让应急响应“再快一秒”?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警务运行机制是改革的关键所在。南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调度响应环节进一步细化了分时分类、错时用警相关规定、流程。根据警务站、派出所的职能定位,对12类357种全项110警情,从时间、种类等维度划分接处警职责边界。

  为强化显性用警确保有高密度警力响应,南京市公安局进一步优化了等级勤务机制,将勤务等级划分为常态、二级、一级三个级别,各巡防单位按照等级勤务规定梯次增加街面力量,通过强化显性用警确保有高密度警力快速响应指令。此外,针对重大紧急警情,南京市公安局在现有由警务工作服务站、警务查报站、公安检查站组成的防控体系的基础上,在城市重点部位叠加设置了28个快反点,点对点接受指挥中心调度处置重大警情。

  丰富载体支撑,让到场处置“再快一秒”

  在响应到场环节中,南京市公安局对到场时间做出刚性要求,倒逼优化辖区处警责任区划分。作为首批试点单位,玄武分局将全区4个警务站划分为13个巡区,并增设15个保障点。如此一来,警务站到巡区边界的最远距离由原先的11公里缩短至4公里。此外,针对中心城区处警过程中出行难问题,南京市公安局为接处警站所队街面力量以及快反点增配了警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极大提升了基层民警的出警速度。

  为了推动到场处置“再快一秒”,南京市公安局打破各警种之间的壁垒,在应对重大紧急警情时可实行跨区域、跨警种、跨任务应急作战,民警到场速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处置效率也随之提升。

  2021年12月3日,南京市公安局110接报,称长江大桥中间段往江北方向有一名男子要跳桥。指挥中心立即指令交警、水警屯兵点等警力赶赴现场。交警2分钟内便抵达现场与热心群众一道将男子救下。

  扁平化实战指挥机制改革后,南京110警情到场速度实现了跨越式提升。2021年12月,重大紧急警情、较大敏感警情、一般警情到场时间较改革前分别提速53%、58%、50%。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