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行业头条 > 正文
时间:2020-10-10 10:29:41 来源:人民法院报
[内容导读] 近年来,城中区法院深化审判机制改革,加快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初步构建了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助的诉讼服务体系。
“第一次来法院打官司,也不知道程序是什么样的,在城中区法院值班法官的指导下,利用手机端的移动微法院一操作就立上案了,以后还能随时查询案件进展情况,真是太方便了,还不用来回跑,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实在是好!”8月24日,当事人李先生高兴地说。
近年来,城中区法院受案数量快速增长,大量矛盾纠纷涌入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凸显。为此,城中区法院深化审判机制改革,加快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成立诉调对接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司法鉴定室、人民调解工作室等,配备了诉讼服务一体机、自助查询机、诉状自助生成系统、风险评估系统、智能文件交接柜等智能终端设备,初步构建了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助的诉讼服务体系。
“这个机器真的很方便,通过选项,可随时了解打官司后的风险概率,自己心里就有数了。”在诉讼服务一体机前,笔者看到导诉指引员、立案庭法官助理李琼正在引导当事人张女士在风险评估系统上查询数据。
张女士说:“诉讼引导员耐心介绍了立案条件、诉讼流程等法律知识。现在法院的服务真的很好,我感到很高兴。”
网上办案,真正实现双赢
城中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张大军介绍,2019年,城中区法院网上立案1803件,审核通过1612件,审核通过率达89.4%。
今年以来,为适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城中区法院大力推行网络诉讼服务,构建“线下+线上”的诉讼服务新模式。1至8月,城中区法院依托互联网法庭、青海移动微法院“多方视频”、青海网上法院“云视频”开庭审理案件70件。
“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一站式’机制建设不仅为当事人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也让基层的法官得到了减负,真正实现了双赢。”在接待当事人的间歇,张大军说。
“今年1月,我们利用移动微法院立案平台跨越2000余里,成功受理了首起跨域案件,不到10分钟时间,当事人便收到了立案通知。”李琼说,“这是一起合同纠纷案件,经过审查相关诉讼材料,法官认为符合跨域立案条件,随即向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远程提交了立案申请,免去了当事人往返奔波的辛苦。”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