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行业头条 > 正文

广州互联网法院:完善金融产品要素标准,助力纠纷类案“批量智审”

时间:2022-12-27 09:51:19   来源:广州市法院新媒体工作室

[内容导读]    不久前,广州某金融机构诉讼代理人谭律师在完成纠纷隐患评估后,收到一条特别的短信,提醒他刚刚提交的案件材料已被类化为27项事实要素

  不久前,广州某金融机构诉讼代理人谭律师在完成纠纷隐患评估后,收到一条特别的短信,提醒他刚刚提交的案件材料已被类化为27项事实要素,并通过简洁易懂的4张卡片展示出来。“案件事实、核心争议一目了然,非常便捷。”谭律师表示。

  据介绍,广州互联网法院同步对同批类案进行交互式审理,仅用12天就解决了同类型1753件纠纷,用时缩短三分之二以上。

  纠纷化解为何如此高效?“类案批量智审”系统是关键。早在2019年,广州互联网法院就上线了全国首个互联网金融纠纷全流程批量智审系统,覆盖调解、立案、送达、庭审、宣判等全部诉讼环节。

  数字金融领域合同纠纷数量庞大,相关产品合规情况参差不齐,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完善金融产品要素标准,是实现批量化解的前提。近年来,广州互联网法院围绕当前金融产品通用合同文本中的主体、管辖、标的、送达、存证等方面提取了40项要素,并在司法实践中逐步形成规范。“比如,我们受理的数字金融产品借款人遍布全国,但很多借款合同文本中电子送达条款缺失或约定不明,找不到借款人。”办案法官表示,以往90%以上的案件都需进入漫长的公告送达阶段,给纠纷批量化解造成不小障碍。

  为此,该院向相关金融机构提出增改电子送达等合同内容条款的建议。如今,电子送达已成为数字金融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条款。目前已有23家金融机构在合同文本中增加电子送达条款,而相关案件平均审理时长也缩减三分之二以上。

  

  “合同条款变化直接促成纠纷化解质效提升,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合同要素标准化的重要性。”相关负责人说。自今年3月开始,广州互联网法院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科技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合同要素标准化制定工作。

  经过多轮调研与评估,今年9月,广州互联网法院牵头起草的《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要素标准》《互联网小额借款合同纠纷要素标准》《互联网金融电子数据存证标准》三项团体标准经审议投票通过,在“全国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

  参与审议的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院长张长龙认为,这三项标准有效填补了数字金融产品前端要素设计的空白,一定程度减少了纠纷隐患,提升了审判效率。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