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行业头条 > 正文
时间:2023-01-11 10:59:56 来源:罗山县司法局公众号
[内容导读] 2022年以来,罗山县坚持权责清晰、运转顺畅、保障有力、廉洁高效的原则,突出向基层放权赋能,理顺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稳步将基层迫
2022年以来,罗山县坚持权责清晰、运转顺畅、保障有力、廉洁高效的原则,突出向基层放权赋能,理顺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稳步将基层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事项下放基层,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20个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已成为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方面发挥了中坚骨干作用。
一、实战操练,凸显“一支队伍管执法”作用
(一)集镇市场管理“主力队”。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以来,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把城管类执法作为主要职能职责。各乡镇(街道)把集镇市场管理交由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开展镇容镇貌管护、市场摊位门店经营秩序管理、卫生环境整治、私搭乱建拆除、治理乱停乱放乱堆、规范广告标牌设置等辖区内集镇市场日常监管工作,经常性地配合市场监管、交通、国土资源、住建、生态环境、水利、林茶、农业等行业部门抓好违法违规行为的查纠和处置。
(二)服务中心工作“先锋队”。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既懂法执法,又人熟地熟情况熟。在乡村街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环境污染防治、秸秆禁烧、“三违”整治、“散乱污”企业取缔整治、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文明村镇创建等各项中心工作任务中,各执法大队首当其冲,开展巡查、劝解,执法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左膀右臂,先锋骨干。
(三)应急管理处置“突击队”。新冠疫情防控执勤、防汛抗旱、除雪破冰、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护林防火、大气污染防治管控、信访安保维稳、抗灾救灾、突发安全事故处置等现场,到处都活跃者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的身影。大部分乡镇(街道)把综合执法人员编入应急队伍、基干民兵、治安巡防等名册,每逢重大活动和节庆,全程搞好巡查管控;遇到急难险重问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二、规范运行,提升“一支队伍管执法”能力
(一)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体化。结合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和“减县增乡”工作,合理配置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力量,配齐配足执法人员。全县20个乡镇(街道)调配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341人,持执法证190人,持证率55.7%。全县统一开展了不少于60学时的线上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巡回对各执法大队进行业务指导和服务型行政执法培训。县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交通、林茶等部门设在乡镇(街道)机构实行属地管理为主,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指导。要求各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无执法证人员今年年底要全部申报行政执法证培训考试。
(二)行政执法场所建设规范化。全县20个乡镇(街道)参照《河南省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划化实用手册》,对现有的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场所进行了规范提升,统一设置“三室一库”,即案件询问室、行政调解室(案件听证室)、案件档案室和罚没物品管理库。统一了场所标识、指引、门头及各功能室标志牌,设置醒目、便于识别的行政执法事项公示栏。大部分乡镇(街道)还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联席会议室、投诉举报接待室、执法装备室等业务用房。朱堂、尤店、竹竿、东铺、庙仙等乡镇重新为执法大队调配办公用房。子路镇财政投入13万元,一周内便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重新装修布局,购置齐执法装备。
(三)综合行政执法行为制度化。2022年5月,县司法局编印了罗山“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册一案三办法”,即《罗山县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指导手册》《罗山县行政执法典型案例》《罗山县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备案审查办法》《罗山县综合行政执法证监督管理办法》《罗山县综合行政执法投诉受理办法》。全县统一设置了公示行政执法事项清单、行政执法流程、案件办理公示制度、行政调解制度和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档案保密制度和档案室管理制度、《扣押、罚没物品管理制度》;统一了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普通程序和文书。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统一配发制式服装,大部分执法大队配置了执法车辆。
(四)综合行政执法机制协同化。制定出台了《罗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县乡协同联动办法(试行)》,构建乡镇(街道)与县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之间联动机制和协调衔接机制,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作执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了县乡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执法协商制度、案件移送制度、投诉举报制度、信息共享制度、部门联动协作制度、业务指导和技术保障制度、争议协调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等。按照“基层点菜、部门端菜”,“基层吹哨、部门报到”要求,实行上下协同联动,推动权随事转、编随事转、钱随事转,加强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推进县乡综合行政执法统一组织、领导,集中行动、分类执行,实现精、准、快、高效执法。
(五)依法依规下放执法权限。2022年3月中旬,县委县政府以《河南省赋予经济发达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指导目录》为基础,按照“先易后难、稳妥有序、应放尽放”的原则,通过“基层点菜、部门端菜”,对接研究权限下放、公示公开的程序,将基层迫切需要且能有效衔接、技术要求不高、易发易处置的执法事项120项,下放给乡镇(街道)行使。2022年6月,市统筹形成下放行政执法指导目录160项。通过梳理相关文件,与市局对接请教,经分析研判:目前,乡镇(街道)可直接行使下放权限25项,其中行政检查权6项、行政强制权6项、行政许可7项,行政征收1项、其他职权5项。待省政府批复后,赋予乡镇人民政府80项行政处罚权,赋予街道办事处65项行政处罚权。
三、协同联动,保障“一支队伍管执法”落实
(一)“放得下”——实行放权赋能清单化。针对乡镇(街道)“看得见、管不着”,县直部门“管得着、看不见”,行政执法“九龙治水”的问题,制好“菜单”,合理“点菜”、优质“端菜”。以2018年,河南省赋予经济发达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指导目录185项为基础,将除专业性强和技术性较强,乡镇(街道)无法承接,或工作量小,由县级集中行使成本更低外的行政执法权限,分期下放乡镇(街道)行使。对照法律规定和有关政策规定,在乡镇(街道)权责清单的基础上,编制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并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动态管理。
(二)“接得住”——实行“谁下放、谁指导、谁负责”。要求全县13个涉及放权赋能的职能部门主动做好下放权限的承接工作,厘清县乡两级职责边界,确保权责明晰。实行“一项一策”“一事一策”“一对一”开展下放权限的专业法律知识培训、业务指导和跟踪服务,确保“放得下、接得住”,对口包联,无缝衔接。
(三)“管得好”——开展“传帮带”活动。建立“传帮带”名册,由县职能部门分别明确2名业务骨干,具体对接指导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确保基层执法大队遇事有人教、执法事能成、业务更规范。县职能部门到乡镇(街道)开展行政执法活动,要安排属地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跟队学习”,乡镇(街道)要主动选派执法骨干支持配合,辅助开展执法工作。乡镇(街道)在办理执法事项需县职能部门支持配合时,应积极主动向县有关职能部门汇报会商,协调联动执法。
(四)“有监督”——加强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坚持放管结合,切实履行下放权限的监督管理,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坚决防止放管脱节。县有关职能部门要对赋权事项的开展跟踪监督和评估,县司法局对全县综合行政执法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综合执法组成员发挥指导员、宣传员、巡查员、调研员、信息员作用,对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及时调优纠偏,发现问题,现场指出,督促整改。对4个硬件建设存在问题的乡镇发出了《督查督办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在督查检查过程中,指导业务、宣传政策,挖掘典型经验,推进整体提升。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