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智慧司法 > 正文

大数据技术下“智慧普法”工作建设与创新——以“常山县大数据精准普法系统”实践为例

时间:2024-04-08 11:31:39   来源:余靖

[内容导读]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为《数字中国规划》)。《数字中国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数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为“《数字中国规划》”)。《数字中国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可见数字生活建设将深入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及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的“法治”同样需要智能化、数字化。“普法”是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数字中国建设中更需要拥抱技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普法工作保驾护航。本文以“常山县大数据精准普法系统”为例,探讨大数据技术在解决基层普法工作面临的预见性低、针对性弱、渠道单一、考评机制不健全等痛点、难点中的成果与创新。

  一、“大数据”+“普法”的现实需求

  (一)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普法工作是时代趋势

  新时代下普法工作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当今世界正加速迈入数字时代,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给国家治理、创新发展、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革,数字领域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方面。2017年10月“数字中国”被首次写入党和国家纲领性文件,到中共中央、国务院2023年印发的《数字中国规划》,“数字中国”建设稳步推进。新时代下,普法工作亦应当与时俱进。

  基于此,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创新普法形式和载体,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对群众法治需求分析,开展对象化、分众化普法宣传,推动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注重运用新技术分析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大数据”+“普法”的功能价值

  自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关于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开始,规模宏大全民普法工作正式拉开序幕。经过数代法律人三十多年的努力,普法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在普法过程中亦存在不少痛点、难点。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政法机关解决普法工作长期存在困难提供解决方案。

  1、提高普法工作的预见性与时效性

  传统的普法工作系“单向传播型”,普法内容与民众实际需求的脱节,普法工作缺乏预见性和时效性。在“五五”普法提出“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原则前,普法工作更多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缺乏传播者与受众的双向沟通对话。然而“国家对普法的认知期望主要着眼于社会的有效治理,实现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而民众对普法的认知期望则是如何通过了解法律规定来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切身权益”,因此,传统的普法工作不具有预见性和时效性,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去甚远。

  虽然司法行政机关在“五五”普法时已经意识到“单向传播型”普法存在严重的弊端,但是碍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及时掌握人民群众正在讨论或者未来可能讨论的普法问题。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解决普法工作缺乏预见性与时效性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体系,可以利用算法,收集普法相关事件数据与案例数据,构建普法感知事件数据库,分析人民群众切实存在或可能存在普法需求,为司法行政机关提供指引。

  2、协助普法工作由“灌溉式”向“滴灌式”转变

  传统普法工作以“灌溉式”普法为主,缺乏针对性。不同的群体所需的普法需求并不相同。传统的普法工作往往以普法讲座、法律咨询、法治课程、宣传标语、公益广告等方式展开。除法律咨询外,其他普法方式中的受众均为被动接受方,无法选择普法活动的主题、开展时间,导致普法效果差强人意。同时,在“万物皆媒”的环境下,普法受制于算法流量和点击率,以“单向传播型”的方式进行法治宣传,无法迎合公众能动性的差异化、多元化的法治需求,普法的形式相对单一,灵活性不足。

  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可以通过模型算法精准勾勒出不同人群“数字画像”,实现在特定时间针对特定人群投放特定普法内容,实现“滴灌式”普法。

  3、丰富普法宣传渠道,提高普法效能

  传统普法宣传渠道效能较低。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面授为主干,媒体普法、文艺普法为辅助的普法形式,通常表现为各式各样的法治宣讲活动、法律讲堂、宣传标语以及法治公益广告等。上述普法形式虽然可以产生一定宣传效果,但形式相对单一,内容缺乏丰富性,普法效能较低。

  通过大数据技术,以指标体系与模型算法建设,实现有数据支撑的智能普法感知,结合大数据计算应用,实现普法人群全自动筛选,创新互联网新媒体投放渠道,实现普法内容投放全域覆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法,提高普法效能。

  4、完善各部门普法考评机制

  传统的普法工作考评机制不健全。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普法工作多通过线下途径进行,司法行政机关无法及时跟踪普法工作实质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负有普法义务的主体分散于多个司法行政机关,部门间信息互通受阻,难以协同普法,更无法形成统一的考核机制。因此,普法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普法责任制落地难。

  通过大数据技术,以司法局全面统筹协调组织,实现普法考核评价有迹可循、有理可依的业务流程处置闭环。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形成统一、高效、便捷的普法工作体系,实现跨部门协同、跨区域联动,落实普法责任制。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普法”系统的具体实现

  基于上述现实需求,“常山县大数据精准普法系统”(以下简称为“精准普法系统”)参照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四横四纵”总体框架,充分利用“两端”平台面向政府及公众,通过归集全域事件数据,以算法模型及指标体系建设,实现智能普法的需求“事前”感知,并以普法资源统一汇聚管理与人群数据智能分析,实现普法宣传”事中”的精准、智能投放,最终以统一投放成效反馈,为常山打造出综合集成算力、算法、智能模块等要素资源,打造常山特色“大数据精准普法”创新应用。

      

  图1 “大数据精准普法”整体业务逻辑

  (一)搭建需求智能感知场景

      

  图2 普法需求感知场景业务逻辑

  针对需求端,精准普法系统结合多跨部门案件数据,通过算法模型,对当事人、案由等内容进行分析,研判所需要普法的人群、领域等,生成普法方案,提示责任部门提前对具有同类特征的人群、行业开展普法。

  首先,精准普法系统利用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体系,进行数据收集检测。根据常山县政府包括司法、市监、人社等各部门的数据及案例数据进行归集。结合司法局以及各部门在普法宣传工作方面的要求,制定对应事件数据标准,为事件数据分析及预警指标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基于完成数据清洗的部门事件数据库,利用模型算法提取事件数据特征,构建出相应普法预警感知指标,同时结合历史数据比对获取类型事件预警权重及阈值,利用预警指标浮动分析对谁普、什么时候普、怎么普,为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方向指导。

  最后,根据普法感知预警指标体系相关部门事件数据,结合省市等上级部门普法工作安排与常山本地普法工作总体规划,针对普法人群、普法内容、普法渠道、普法事件、普法覆盖区域等,自动化生成对应普法计划,协助司法等部门落实普法宣传工作。

  以劳动纠纷类型事件为例,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分析欠薪、用工违规、工伤在内3类劳动纠纷主要类型事件,可以发现欠薪纠纷符合年前和年后(农历)讨薪实际场景;招聘季过后常会产生用工合规性纠纷;2021年6月、7月、10月工伤事故远高于其他月份。基于上述分析结论,系统将工伤、用工违规、欠薪纳入定时预警,辅助决策部门人工研判是否下发普法。若下发“普法”则通过“浙政钉”将案件推送给主管部门,重点镇街,帮助辖区和部门有效提前防治。

  (二)搭建普法内容投放场景

      

  图3 普法智能精准投放场景业务逻辑

  基于普法需求精准感知场景提供的普法计划,在传统线下举办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基础上,扩展互联网新媒体等普法宣传渠道。

  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搭建专题人群库。在常山县智能精准普法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政府侧已有个人相关数据,与第三方互联网人群数据相结合,共同搭建系统专题人群数据库。

  另一方面,接入浙江省普法素材系统,结合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素材投放需求,为司法局等部门用户提供普法素材管理,包括普法资源及素材管理、素材标签及投放落地页管理、投放渠道管理等内容。

  基于专题人群库及普法素材库,精准投放普法素材。通过普法人群画像与专题人员模型特征计算,以及接入操作生成定向人群,而后在素材库中匹配普法内容,按照投放要求完成编辑、格式转换等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投放时间和投放方式(微信/抖音)进行投放。

  针对普法内容的投放,系统提供及时、全面的数据报表以及灵活便捷的数据分析操作,可进行多维度的查询,通过可视化图表直观地掌握投放效果情况,获取投放成效,帮助司法行政部门优化决策。

  以常山县外企业主群体普法实践为例,2023年3月,工作日早晨8点至晚间10点进行多轮投放。完成2.9万人次普法宣传,素材朋友圈的有效播放量为54.61%。投放成本共210元,人均普法成本0.007元。通过投放数据分析可知早上10点和晚上8点是企业主偏好刷朋友圈的时间,曝光量剧增。则其经验对其他人群普法宣传推广都具有借鉴意义。在宣传素材的选择上,要精准定位受众特点和需求,以及关注广大受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传播途径和方式上,要根据受众喜好和行为习惯,选择适合的渠道和方式,以提高宣传效率和效果。

  (三)搭建普法成效评价场景

      

  图4 普法工作精准评价场景业务逻辑

  针对普法内容精准投放场景内,线上投放渠道反馈普法成效数据,结合线下普法活动成果数据、部门事件数据等,对各类普法宣传工作最终成果、成效进行量化评价,相关数据同步省建普法责任制评价系统,为浙江省司法厅相关系统建设及普法责任制落实提供数据支撑。

  针对线下普法活动,借助浙政钉平台普法任务流转功能,实现线下普法宣传活动成效数据的统一归集,由各部门活动组织人员上传活动成效,包括但不限于活动时间、参与人次、活动好评率、活动成果等内容,统计分析上报活动成效数据,为后续普法活动提供指导建议。

  对各线上互联网投放平台、本地自有应用线上投放反馈数据,结合线下普法宣传活动上报成果数据,实现成效数据统一归集,并参照交通、教育、劳动等主题领域或业务类型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投放成效回流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贴切实际情况建立成效分析数据模型,并生成投放成效评价体系指标。

  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普法”系统的成果

  通过“精准普法系统”,常山县普法工作由“漫灌”向“滴灌”转变,宣传精准度有新提升。通过算法模型,大数据精准勾勒人群“数字画像”,基于智能算法模型匹配普法的内容,为实施“因时普法、因地普法、因人普法、按需普法、精准释法”提供了科学的大数据支撑,推动实现了“一视同仁式”普法到“因人施教式”普法的突破,普法的精准性进一步提升。经前期实践,普法素材的供给与社会公众需求的匹配度达到了80%以上,通过数据匹配分析,发现了不同受众群体获取线上普法信息时段规律。例如:行政机关工作人群获取线上普法信息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午8点-9点,外卖小哥人群获取线上普法信息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2点-4点,企业主人群获取线上普法信息时段主要集中在晚上9点-11点。

  “精准普法系统”使得普法工作“线下”与“线上”并行,宣传即时性有新突破。搭建线上普法“云平台”,依托抖音、微信等线上平台投放推送的方式,打破了普法责任部门与普法对象之间的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地域限制,普法内容与普法对象需求匹配后即可实现定时定人“精准触达”、“无感触达”,普法对象在刷抖音、浏览朋友圈的同时即可获取能满足自己现实之需的普法宣传内容,24小时全天候为社会公众找法、学法提供即时性服务。以2023年3月常山县市监局开展针对企业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活动为例,目标人群曝光量超过2.9万人次,普法素材视频有效播放率58.61%,触达延时误差低于1秒,实现超过1.7万人次的有效普法。

  使用“精准普法系统”后,普法工作由“单兵”向“协同”升级,大普法格局有新合力。全面凝聚部门普法合力,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守法普法责任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在开展全民普法中的积极作用,变司法行政部门“独唱”为各部门单位“合唱”,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2022年常山县向部门推送普法宣传建议方案50份,部门采用率达80%,共开展40场次。

  此外,普法工作由“条线”向“全域”辐射,社会治理有新成效。以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视角深耕普法工作,将普法融入“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贯穿矛盾纠纷化解、行政争议化解等工作全过程,压实党委、政府工作责任,实现数字普法与日常普法有机结合、普法宣传与矛盾调处一体推进,辐射带动全县面上形成向上氛围,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有效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依法维权意识。2022年在大数据精准普法系统的助力下,常山县行政争议诉讼案件败诉率实现近3年来新低。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