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智慧司法 > 正文

“数据+智慧调解” 打造“人和”品牌

时间:2024-11-08 10:05:53   来源:山东省邹城市司法局

[内容导读]    一、案例简介  邹城市司法局创新工作思路,实施人和矛盾纠纷调解流程再造,探索大数据+基层调解新路径,利用智慧调解系统排查上报、...

  一、案例简介

  邹城市司法局创新工作思路,实施“人和”矛盾纠纷调解流程再造,探索“大数据+基层调解”新路径,利用“智慧调解”系统排查上报、咨询服务、案卷生成、统计分析等功能,创新矛盾纠纷化解“五化融合”机制,共建“一站式”、多元化调解工作格局,实现调解智能化,实施“诉调”“访调”“协调”等联调联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二、案例举措

  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调解中的浸润作用,采用大数据手段提升基层调解智能水平,突出体制机制建设,调解方式做“加法”,矛盾纠纷做“减法”,实现基层调解智能化、人性化、长效化。

  (一)突出“数据+”,基层调解更显智能

  积极探索“大数据+基层调解”新路径,打造数据管理、智能调解、风险防控信息化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一是率先实施“智慧民调”。设立公务通、调务通、公众通“智能民调”系统,实现电脑、手机和微信多终端互联,调解工作由“线下面对面”,变为“线上屏对屏”,免除了群众来回奔波之苦。把“智能民调”系统融入山东省“智能调解”系统,积极推广“智能调解”小程序,提升群众知晓率和认可度。二是搭建智能管理平台。建设“人和”矛盾纠纷预警调处指挥中心,市镇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平台互联互通,统筹管理全市16镇(街)、609个村居,统一受理基层排查、群众申请、部门转办的矛盾纠纷,实现纠纷多元导入、一体受理、联动调处。三是推动调解大数据综合运用。立足调解组织架构库、调解员队伍库、专家人才库、纠纷数据库等,实现纠纷信息收集、统计数据查询,对全市社会矛盾和问题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分析研判,全面掌握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动态,实现案件精准调解,积极推动高新科技应用实战化、融合化。

  (二)立足“文化+”,基层调解更富内涵

  深入发掘孟子“和为贵”、“民本”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人民调解工作注入“润滑剂”。一是强化“人和”文化浸润。抓住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机遇,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人和”思想。在城市主要街道设置“人和”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利用电视、报纸、微信等媒体,让“人和”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加强“人和”文化应用。建设“平和斋”“言和堂”等调解功能室,运用“天时地利人和”“礼之用、和为贵”等劝和箴言,将“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感受“和”文化熏陶,在平静平和的气氛中沟通心灵、消除隔阂。目前,“人和”调解室在村居覆盖率达100%。三是放大“人和”品牌效应。依托孟子研究院、国学教育大会等平台,每年邀请国内权威儒学专家,开展“人和”思想宣讲活动;在党校开设专业课程,对全市3000余名基层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人和”思想影响力,扩大“人和”调解品牌的群众知晓度和社会覆盖面。

  (三)注重“融合+”,基层调解更具温度

  坚持以法教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推进“法理情”融合,一些“坐不下、听不进、解不开”的调解僵局实现“破冰”。一是上好普法“宣讲课”。购置宪法、民法典书籍1万余册,印制宣传彩页10万余份、海报2万余张,开展普法“十进”活动,让法律知识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统筹法治资源,延伸普法“触角”,基层司法所实现执法监督、公证协办、法援代办、司法鉴定、行政复议、仲裁导引“六点合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当好耐心“倾听者”。坚持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说服教育工作,打开双方心结、架起沟通桥梁,取得当事人信任,拉近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全面了解实事真相、掌握双方意愿,帮助调解双方疏通障碍、清除误解,化解冲突、抚平伤痕,让当事双方心悦诚服,最终有效解决矛盾纠纷。三是做好心理“疏导员”。设立静心室、谈心室、心理咨询室、聘请具有心理咨询资格的专业人员作为“人和”调解兼职心理疏导员,疏导当事人负面消极情绪。同时,设立情绪宣泄室,配备沙包、假人等,帮助调解人员释放情绪、缓解压力。

  (四)深化“机制+”,基层调解更有保障

  探索建立多部门诉调、访调、联调协作配合机制,对涉诉、涉访等案件实施分流,利用专业和部门力量,共同做好调解工作,有效减少“民转刑”“民转诉”“民转访”等案件发生。一是诉调对接减轻诉累。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与法院立案庭密切配合,对双方同意调解的案件开展“人和”调解,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既能“短平快”调结矛盾纠纷,又减轻群众诉累、节省诉讼资源。二是访调结合填补空缺。建立“访调对接”工作机制,通过“人和”调解化解一批“急难险重”的信访案件和积案,既降低了维权成本,又减少了重复上访次数。三是行政调解拓展领域。涉及各部门的行政争议,特别是涉及“自由裁量权”案件,引导行政案件当事人进行立案前和解,必要时指派专业力量予以配合。对不适合立案前和解的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合法途径解决。

  三、案例成果

  (一)实现调处智能化。

  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定时调度排查矛盾纠纷,全面、即时掌握基层纠纷动态,及时进行分流指派和督促指导;简化优化“智慧调解”系统,发挥好系统的排查上报、咨询服务、情绪疏导、案卷生成、统计分析等作用,完成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的网上排查上报、分流交办、督导催办、回访问效、对比分析、汇总考核等工作。

  (二)实现调处流程化。

  实行矛盾纠纷排查网格化管理,村(社区)矛盾纠纷网格信息员每天排查上报一次矛盾纠纷,村级、镇(街)调解组织及时调处化解一般纠纷,重大、紧急、复杂的矛盾纠纷立由调处指挥中心根据纠纷难易程度分级处置,通过系统进行分流指派和督促指导。

  (三)实现调处协作化。

  以调处指挥中心为龙头,建设4个中心镇级协作区,对复杂、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按照区域设置分派,召集调解力量进行集体商会、共同调处,配“调解直通车”,把调解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凸显合力攻坚优势。

  (四)实现调处多元化。

  在邹城市法院、信访局、公安派出所分别建立“诉调对接”、“访调对接”、“警调对接”工作室,推动建立商会、物业、家事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派驻专职人民调解员,变诉讼优先、信访优先为调解优先,变调解“单兵作战”为“集团会战”,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转访”、“民转诉”案件。

  (五)实现调处指标化。

  建立人民调解案例数据库,利用“智能预警”,为党委政府制定和决策部署提供参考依据。完善“大调解”考评制度,将矛盾纠纷排查发现率、调处成功率、越级重复访下降率、群体性事件稳控率等作为硬性指标,加强考核考评,严格兑现奖惩,保证了“大调解”体系的有效运作。

  近三年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预警排查 139849 次,排查矛盾纠纷7417 起,调处矛盾纠纷 7385起,涉及标的额 17341.54 万元,调解成功率98.68%。2020年11月,“人和”调解流程再造项目通过山东省委改革办验收评审,获得优秀等次;2022年12月,“‘数据’+智慧调解 打造‘人和’品牌”项目在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1000 余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智成奖”;2023年3月,邹城聚焦基层治理,实施“人和”调解被山东省司法厅评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优秀案例;2023年8月,山东省司法厅官网发布《创新“三全”模式 打响“人和”品牌——邹城市积极探索“枫桥经验”升级版》;2023年9月,邹城市收费数据荣获“全国人民调解组织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10月,邹城市唐村镇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2023年12月,“调解+公证”案例获评山东省第二届十佳案例提名奖;2024年1月,法治网刊登邹城市积极践行“枫桥经验”擦亮“人和”调解品牌工作经验。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