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智慧司法 > 正文

陕西省行政执法办案信息化平台

时间:2025-01-06 15:48:53   来源:陕西省司法厅

[内容导读]    陕西省司法厅结合陕西省实际需要和国家相关试点要求,在反复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全省统一的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办案信息...

  陕西省司法厅结合陕西省实际需要和国家相关试点要求,在反复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全省统一的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办案信息化平台。平台面向行政执法和监督部门,构建关键执法数据采集、全视角系统监督、可视化运行监控、数字化支撑决策的系统化、精准化的执法及监督体系,推进跨部门执法信息互联互通,构建以数据为核心、业务为牵引、决策为目标的信息数据资源池,有效解决行政执法和监督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本平台由省司法厅统筹建设,为降低试错成本,省司法厅采用试点机制,选宁强县为首批使用全省行政执法办案信息化平台的试点,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最终形成高适用性的全省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

  一、案例举措

  (一)推进在线执法案件审批流程化管理,防范程序违法的风险

  平台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办案程序实施自动化、流程化、标准化管理,各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面向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以三项制度有效落实和执法便捷高效规范为核心目标,围绕执法行为数据采集、效能评价、行政执法、法制审核、执法公示等业务,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实现日常监管、行政处罚案件在线办理、执法信息实时流转、实时抄告、实时监控、实时留痕,做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使勤务安排更合理、执法办案更智能、决策支持更科学,充分提升执法效能。

  (二)推进数据共享为业务赋能,构建全省行政执法信息资源库

  遵循司法部《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数据元和代码集》数据标准,构建全省行政执法数据资源库,整合全省行政执法数据资源,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共享,为行政监督及行政执法工作赋能。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构建相关的算法模型,形成全面汇聚、高效流通、按需共享、深度利用的数据资产,为智能化服务、数据分析服务、数据共享服务提供支撑,为各级领导提供准确的统计分析信息和辅助决策手段及工具,从而对行政执法业务进行赋能。

  (三)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在应用推广方面,充分借鉴先进省市模式,同时考虑陕西省实际,推广实行“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模式,以宁强县作为试点,先行先试,积累经验;

  在平台设计和部署方面,基于司法厅对全省各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行为管理和监督职能,采用省级统一开发、集中部署,满足省市县镇四级使用的模式。平台采用低代码定制模式,审批流程、执法文书、办案环节均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各领域执法差异化需求。

  二、案例成果

  (一)集约化建设、减少试错成本

  通过全省平台的统一集约化建设,统一部署,全省四级使用,避免各层级执法部门重复建设,节约建设资金,做到一方建设、多方受益,一次建设、长期使用,发挥规模效益,以节约信息化建设成本和平台对接成本。同时,有效解决数据重复报送,执法不便捷、制度落实难、执法协同难、数据共享难等问题。

  (二)降低行政执法管理成本,减少人员重复劳动

  平台借助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构建全省行政执法数据资源库,完成多元、异构数据治理。通过执法平台应用和全省执法数据的汇聚,形成全省行政执法数据资源中,案件数据一次生成多方共用,避免多头录入、重复填报,有效解决数据标准不统一、汇聚利用难的问题。促进政府执法工作的流程优化、业务规范,实现政府执法工作的高效化、规范化,政府执法工作的定量化管理,政府执法信息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政府执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减少重复劳动。

  (三)智能辅助便捷执法、减负增效

  依托行政执法平台和移动执法APP实现引导式、导航式、辅助式的办案操作,简化一线执法人员取证存证、文书制作、审批转办等操作流程;可配套相应的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手机、执法记录仪、蓝牙打印机等执法装备,满足现场执法人员随时随地取证、电子文书制作、案件审批等工作的需要。同时增强智能化辅助功能,包括人脸识别、法条案例智能推荐、智能录入、智能提醒、电子签章等功能,实现执法人员在移动端“点一点,选一选,即可办案”,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成为执法人员口袋里的百事通、手掌上的小秘书。

  (四)智能预警、智慧监督

  平台搭建全省行政执法数据资源库,以移动平均值趋势变化为基础,基于监测数值趋势等异常情况的实时监测,利用专业理论和大数据算法,构建智慧化多点监测预警模型,及时发现行政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利用归集的执法数据,灵活创建分析指标、计算模型、知识模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可视化展示,实现对法律法规实施状况、执法要素、执法行为、履职能力、执法效能进行分析,了解执法基本情况、掌握执法基本规律、发现执法突出问题、探寻问题深层原因,实现优化执法资源配置,提升执法资源使用效率。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