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智慧司法 > 正文

基于声纹比对的矫正对象智能汇报和查验体系建设

时间:2021-09-27 13:51:06   来源:江苏省昆山市司法局

[内容导读]  基于声纹比对的矫正对象智能汇报和查验体系建设

  通过建立声纹特征模型库、声纹训练服务器组和声纹识别 AI 引擎,同时借助运营 商自动外呼功能,探索基于声纹比对辨伪技术的语音汇报和智能电话抽查系统,从而强化社区矫正 对象监督管理,令“人机分离”等违规行为无处遁形,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一、项目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应当了解掌握社区矫正对象 的活动情况和行为表现。社区矫正机构可以通过通信联络、信息化核查、实地查访等方式核实有关 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社区矫正机构依法加强信息化建设,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

  司法部《智慧矫正中心考核标准》要求:“应通过声纹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矫正对象在 电话汇报时身份核验和智能对话应答”。

  综上,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既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也具备极高的实际价值。而声纹采集、识别、比对技术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也存在着丰富的运用场景。

  二、业务痛点

  (一)江苏省司法厅曾于多年前基于 12348 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建立过社区矫正对象电话汇报系 统。该系统采用人机对话、自动录音方式,可后台比对矫正对象预留的电话号码,从而进行矫正对 象甄别、汇报录音留存。但该系统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缺陷,导致后期下线停用:

  1.系统只能比对电话号码,却无法甄别该号码的实际使用者。换言之,如果由他人代持矫正对 象的手机代为进行电话汇报,系统无法自动判定和预警;

  2.系统无法对电话汇报内容和重要程度进行自动判定,导致电话汇报系统虽然方便了矫正对象, 但工作人员却因需要回听大量电话录音而工作量大幅加重;

  3.系统不支持多并发,而 12348 热线又是一个负载极高的平台,导致社区矫正对象常常需要连 续拨打热线半小时才能接通并留言,名为减负实为增负;

  4.12348 平台所提供的电话汇报功能虽名为人机对话功能,但实际仅具备留言录音功能,无法由工作人员编辑对话菜单、进行个性化设置,汇报流于形式。

  (二)基层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工作中,对矫正对象的电话查验、见面听声等工作占据了基层社 区矫正工作者极大的工作比重,以昆山市玉山镇司法所为例,该司法所配有社区矫正执法人员 2 人, 社区矫正专职社工 13 人,却管理着 207 个社区矫正对象(2021 年 4 月 30 日数据),以昆山市司法 局重点时段社区矫正对象每日见面听声 2 次的要求,在最乐观顺利的场景下,需要每日至少拨打 400 多个电话,一边拨打电话还需要一边进行记录、删改、存证,与此同时之前去电未接通的矫正对象

  可能还在回拨,而工作电话却又可能正在外拨忙线中......仅粗略列举,便有以下难点:

  1.部分矫正对象无法首次拨通,需要多次反复拨打才能接通,工作人员需要比对去电时间、未 接通状态(无人接听、不在服务区、忙线),研判相关风险,并对电话查验记录表进行删改;

  2.部分矫正对象始终未能拨通,需要进行记录存证如对多次去电无人接听的记录进行截图留存; 还要进行相关处置,如通知矫正对象前往司法所制作谈话笔录;

  3.部分矫正对象在去电未接通之后回电,需要比对去电时间进行分析研判,一些超时回拨(如 隔了一小时以上才回电)的社区矫正对象还可能辩解回拨时占线,工作人员需要核实相关情况,对 之前的未接通名单进行删改维护;

  4.部分需要重点关注的社区矫正对象,即便拨通电话,还需要配合手机定位、蓝信视频进行相 互印证,确保不出现手机代持、未假外出、人机分离;

  5.电话查验时需要全程人工手动操作,且电话查验需基于固话或手机,无法实现高并发(顶多 就是每个工作人员各自拿自己的手机外呼,并发数≤同时开展电话查验的工作人员数量),效率低 下;

  6.设备无法实现并发,手机尚且可以在外拨时呈现被查验人主动呼入的状态,而固话的占线呼 入根本无法通过较为简单的方式证实,在核实去电未接通且主动回拨超时的矫正对象情况时,取证 困难;

  7.基于上述第六、第七点原因,负责电话抽查的工作人员根本无法实现所谓“常态化”的“随 机”查验,其查验规律、查验时间、查验频次极易被矫正对象熟悉和掌握(除非该查验频次低到一 定程度),从而提前做好准备、在相对固化的监管模式下“钻空子”。

  三、解决方案

  (一)建设思路。

  1.提供社区矫正对象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对话式”电话汇报功能,并通过语音菜单对“重要事 项汇报”、“日常汇报”、“电话抽查未接通回拨”进行分类处遇。支持可编辑对话菜单,所需要汇报的内容和问题可由工作人员进行个性化编辑。

  2.借助 AI 智能语音外呼功能,提供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随机电话查验。该功能应支持在预设时 间段内的随机时间抽查、可预设的抽查频率、可预设的抽查提问、外呼高并发数(用于大批量临时点验)、永不占线的回拨并发等。对于有人机分离风险的社区矫正对象,采用显示回拨的业务逻辑; 对于未接通的外呼,具有分类处遇功能。

  (二)业务逻辑。


  (三)建设内容。 1.社区矫正声纹模型库。

  按照加江苏省目前在册的社区矫正对象数量,并测算一定冗余(考虑到每天的入矫和解矫人员流动) 容纳全省社区矫正对象声纹特征模型的数据库,需具备存储至少 5 万组声纹模型的容量。所有的社区矫 正对象声纹特征均由系统自动抓取数据特征值,以“数据模型”的形式进行存储,所存储的数据模型不 可还原、不可复制、不可修改,从而充分保证了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生物信息安全,消除数据外泄可能 带来的风险。声纹特征模型库工作流示意图如下:

  2.社区矫正声纹训练服务器组。

  通过对海量的声纹模型进行不断的比对、识别、特征抓取,进行服务器自我训练,不断提升声纹抓 取的精度和声纹比对的准度,因此需要建设一个声纹训练服务器(GPU 服务器)组。声纹训练服务器工作 模式图如下:

  《2021 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及获奖论文汇编》
        3.社区矫正声纹对比 AI 引擎。

  能够高精度识别和比对声纹特征模型的 AI 引擎,是声纹服务的基础。引擎担负着声纹特征模型的识 别和与数据库中存储海量声纹模型比对的功能,需支持高并发并有毫秒级计算速度。声纹识别技术业务 流示意图如下:

  4.基于声纹比对技术实现的主动电话汇报系统。

  由社区矫正对象拨打特定号码,实现 7×24 小时永不占线的“人机对话式”电话汇报功能。社 会矫正对象可通过语音菜单提示,按照“重要事项汇报”、“日常普通汇报”进行分类,由机器发 问、矫正对象按提示作答,系统自动进行声纹核验并留存录音。该功能同时用于智能电话查验功能 中的高风险社区矫正对象限时回拨场景。

  5.基于声纹比对技术实现的智能电话查验系统。

  由服务器通过特定号码,以随机时间和频率(均可由用户设置)自动、随机进行电话抽验,并 按照预设的抽查问题进行询问、智能抓取和判别有效信息并上报,从而强化矫正对象在刑在管意识; 亦可在智能电话抽查时要求对方在一定时间内以定位手机回拨,消除通过呼叫转移逃避抽查的可能。 所有抽查结果实时储存于数据库存证,从而彻底杜绝人机分离的风险,强化警告训诫的证据力度。 声纹比对+实时存证的业务流程,使“人情案”发生的土壤被彻底清除。

  四、试点运用

  本系统于 2021 年 4 月开始试点建设。昆山市司法局针对本市电话汇报、电话查验、违规事项存 证等方面进行了工作调研、需求汇总,由苏州联睿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项目研发,三大运营商 均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2021 年 5 月,《昆山市社区矫正智能电话查验工作规范(试行)》正式 推出。

  目前项目已进入实用阶段。以 5 月底的一次晚间抽查为例,共抽查社区矫正对象 803 人,发现 11 个疑似人机分离对象(一小时内三次呼叫无人接听且未按时回拨),3 个拒绝查验对象(一小时内连续三次拒接查验电话且未按时回拨),值班人员立即通报全市进行人工复查。次日早上 9 点前,各司 法所(办)按照《昆山市社区矫正智能电话核验工作规范(试行)》全部完成查验异常对象人工复 查,14 人均排除未假外出;其中 1 人明显存在人机分离现象且无法作出合理解释,基层工作人员利 用系统即时留存的证据,提请给予训诫处分。

  通过智能外呼电话查验,对社区矫正对象尤其是一些重点对象形成了极大的威慑作用,其在刑 在管意识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相关开发和推广运用仍在不断推进中。

  五、未来规划

  目前在昆山已建立的本地声纹特征库已可容纳超 4 万组声纹模型,声纹识别比对 AI 引擎和智能 外呼平台支持超 1000 并发,理论上其声纹存储和计算比对能力已足够覆盖江苏全省。通过与江苏省 司法厅的进一步对接,将逐步在省内推广运用。

  下一步,拟在电话汇报内容的语义识别和智能判定上开展深度研发,由系统对社区矫正对象的 汇报内容进行自动化、毫秒级的智能分析,并即时向工作人员进行智能推送。系统自动留存的通话 录音仅作为存证使用而不再需要由工作人员亲自回听,从而实现电话汇报和电话抽查工作的全流程 准无人化工作场景。

  六、综合评价

  通过向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人机对话式”电话汇报功能,并对来电进行自动分类甄别,可为社 区矫正监管与被监管双方同时提供巨大便利;通过运用智能语音外呼功能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高频、 随机抽查,可大幅强化社区矫正监管力度,对增强矫正对象在矫服刑意识、减少重新犯罪极有帮助; 针对人机分离、手机代持等社区矫正工作痛点,通过限时回拨+声纹比对可有效的杜绝,系统即时存 证功能还能显著降低执法风险。

  七、相关单位

  江苏省司法厅提供项目开发和运用指导 苏州联睿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研发 江苏法治传媒智库组织第三方技术验证 昆山市司法局负责业务指导并作为试点单位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