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智慧治理 > 正文

政府法制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

时间:2024-07-17 10:08:56   来源:单体菲

[内容导读]    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倒逼政府法制接入数字技术以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法治政府战略的提出化被动为主动,开启了在我国国家治理体...

  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倒逼政府法制接入数字技术以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法治政府”战略的提出化被动为主动,开启了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征程的能动探索。推动政府法制的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对此,就必须加强政府法制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应用、促进政府法制体制机制的数字化升级、推动政府法制制度模式的数字化重塑。

  一、加强政府法制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应用

  根据2023年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9.26亿,较2021年12月增长515万,占网民整体的86.7%。随着全国基础网络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在线政务服务发展态势整体向好。各地政府陆续将提升数字政府治理能力、打造高水平一体化政务平台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如《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提出数字政府建设的“146N”思路,就明确依托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实现政数据全量归集、有效共享,公共数据资源有序开放与开发应用。数据平台的建设对政府内部合理决策和对外信息公开都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加强业务接受的数字化应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使得政府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一站式受理和处理业务成为可能。在地方实践上,上海以”一网通办”为载体,全力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践行“数据多跑一点,群众少跑一点”的服务理念,加强了“前台无差别受理、受理后通过政府内部再造”的业务受理和处理模式的应用。

  其二,加强业务办理的数字化应用。数字平台的建设使得政府内部得以数据共享,畅通了政府内部沟通渠道,政府业务办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一方面,数字平台简化了公众业务查询流程。在地方实践上,黑龙江省全力打造“全省事”APP,推动全省各地各部门政务服务从“多张网”集合到“一张网”,将所有的查询类应用都纳入该功能页,方便用户一站式的找到想要查询的功能,减轻了群众业务办理过程中查询负担。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优化了政府内部审批流程。传统政府法制业务受制于行政部门分散、独立,导致各项决策部署呈现部门主义倾向。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政府各项流程审批得以在一体化平台流转,审批文件直达相关负责人,减少文件中转,能够切实做到审批事项快速处理。

  其三,加强业务反馈的数字化应用。在政务一体化平台中,数据全过程留痕,这倒逼政府依法行政,提高了政府业务反馈效率。区别于以往纸质公文流转模式,一体化政务平台建设要求非涉密部分政府公文线上流转,资料转接与内部业务办理全流程留痕,进行可视化管理。电子化政务模式清晰了各部门权责,落实了权责统一,倒逼政府严格依法办事。同时政务信息数字化提高了各项政府信息的公开度,使业务办理流程置于公众监督下,公众可以通过政务一体化平台及时反馈个人意见。

  二、促进政府法制体制机制的数字化升级

  现阶段,政府法制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使得政府传统的内部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难以满足现状。政府法制体制机制的数字化升级以下方面展开。

  其一,完善政府规范体系。完善数字化政府法制体系,需出台有关数字技术的法律、法规、规章。为保证数字的合理应用,要加强数字技术的顶层设计。具体而言:1.国务院可以出台统一的数字管理规范,制定新型操作规范和监督章程,解决数字技术应用的现实困境,如明确政府通过发送短信、平台告知等电子化告知方式的法律有效性。2.对已经过时的法律规制进行及时修改或废止,如政务一体化平台搭建和数据共享减少了政府内部审批流程,使行政流程更加优化,但却与法律规定的审批流程存在冲突,这表明现有规范已经过时,需要及时变更。

  其二,完善政府部门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设立大数据管理局成为机构与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许多地区政府已经成立了省级大数据局,然而大数据局在运行中仍存在许多挑战,如职能配置不科学。由于机构改革多采取渐进性改革的策略,一些地区的大数据局出现了割裂化管理的现象,如切割出日常监督管理职能由大数据局统一行使,由于行政职能具有复杂性,仅由一个部门行使可能导致原有的行政内部监督体系瘫痪,出现监督漏洞,不利于政府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合理配置大数据局职能应作为行政部门数字化转型的关注重点。

  其三,完善政法队伍建设体系。政府法制体制机制的数字化升级最根本的保障是培养数字法治复合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由此可见数字法治人才的重要性。从科技系统内部看,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不具有任何的附加属性,技术本身不具有人类特有的独立思维模式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因此不论政府业务流程未来多么“智能化”,最根本的决策者必须是人类。为此,政府可以从以下两点展开培养工作。1.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政府内部培养一支能够运用数字思维运营管理的高素质数字法治复合人才队伍。2.对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数字化培训。如开展专项培训课程,普及基础的数字化技术。

  三、推动政府法制制度模式的数字化重塑

  政府法制体制机制的数字化升级必然改变原有政府权力运行的模式与流程。

  其一,推进政府法制制度设立的数字化重塑。技术革新能够改变政府的决策模式。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政府智慧决策。一方面,借助大数据平台,政府与公民之间信息交流渠道更加智能化。公民社会向政府的信息反馈越来越方便,政府能够及时了解人民群众最愁难急盼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数字政府引入相关技术分析,拓展了信息源、提升了整合能力,使得行政机关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预测性治理。在了解群众需求后,政府可以依托大数据搭建决策模型,以提前预测决策推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模型的搭建依靠合理算法的赋能和智能AI技术的应用,通过整合大量看似杂乱的数据,形成较为精准的普遍结论。政府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对最初决策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最终政府立法与决策符合群众期盼。

  其二,推进政府法制制度执行的数字化重塑。数字技术应用使得政府法制政策推行阶段的效果得以量化呈现,如通过发放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大量群众意见,将问卷结果进行智能化大数据分析,得出效果分析图,通过观察数据分布规律,总结出推行过程中痛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重点问题重点突破。

  其三,推进政府法制监督的数字化重塑。数字化促使行政机关自律与他律协同发展。一方面,加强了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政务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提高了政务公开度,各类监督主体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联网式监督,运用数字化软件和平台实现“掌上监督”。另一方面,促进了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双向监督机制的落实。内部行政建立在科层制基础上,存在上下领导关系,由内部行政法调整。基于此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都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机关行使监督权,而政务一体化平台在一定程度打破了数据壁垒,为下级机关监督上级机关提供了可能,也为同级政府间互相监督提供了便利。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