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专题
时间:2024-12-16 15:30:38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
[内容导读] 一、案例简介 我市立足平安乌海建设,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造乌海市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应用平台,积极推进现代化...
一、案例简介
我市立足平安乌海建设,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造乌海市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应用平台,积极推进现代化试点工作。平台运行覆盖市、3区、20个镇、83个村及286家企事业单位,上线以来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83万余万件,年热线呼入量超百万,网格员自处置26万件,为群众提供帮买代办服务2532次,化解群众矛盾1300余件,部门100%响应,解决率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办结率90%以上。
二、案例举措
(一)适用业务
适用公众服务、城市运行管理、综合治理、社会治理、一网统管、社会服务、网格化管理等方面业务,为乌海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程提供服务和支撑。
(二)核心技术
1.基于大数据计算和存储技术,支持超大规模数据的在线处理和管理。非结构化数据用NoSQL数据库进行管理,如地图瓦片数据、地理编码数据以及图片、视频、声音、文档等资料,以提高系统的大数据管理能力,实现从GB、TB级上升到PB级。2.基于容器和微服务化架构,构建数据服务资源池,为各种业务应用提供按需服务。3.基于工作流程技术,实现从建模、部署、运行、监控一体化服务。实现报表分析、活动会签、流程同步变更、业务规则定制等诸多高级特性,实现扁平化流程、多部门会商流程等并存。4.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的智能预测与决策,通过对系统数据的深度挖掘与不断学习,提高模型的准确性,为治理提供预警、分析、决策支持。
(三)可解决的问题
1.化解社会治理难点堵点,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一是能改善传统治理效率低问题,打通各部门信息壁垒,避免信息化建设费用重复投入。二是解决数据采集不完整、不利于管理的深化及对社会治理的判断只能停留在定性的、静止的层面问题。三是解决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为单一主体,不利于发现、解决和监督,被动监管无法形成有效地监控和评价的问题。四是解决职责的重叠与交叉,不利于管理流程的调整和建立量化的考核标准问题。
2.转变政府职能,节约大量人财物力资源,提高市域社会治理水平。一方面,整合了人地事物组织等多类数据要素,既可为各部门系统建设提供数据共享,也可以为精准治理提供主要支撑;另一方面,促进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从而发挥现有基础设施的最佳效能。
3.构建和谐乌海,推进建设以人为本的创新型社会。通过智能化综合应用平台的发力,建立起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和良性互动机制,为社会治理与市民服务一体化提供可靠的先进技术保障。
三、案例成果
(一)创新点
1.深化“民呼我应”创新实践,推动市民诉求接诉即办。全力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与市域社会治理融合,整合41部行政事业、公用事业热线,实现12345热线“一号接听、两线联动、限时办理、统一答复”,非警情类来电由12345热线受理,警情类来电将被引导至110;同时,全市积极拓展微社区等新媒体平台运用,打造了统一的民情民意受理平台。
2.流程创新。按照“统一受理、统一分派、全链条协同处置、统一考核”的工作原则,基于智能化综合应用平台融合网格员自处置、扁平化处置、联合会商执法处置、城市管理处置流程、矛盾纠纷处置流程,支持对各类市域社会治理事件的处置。
3.数据共享创新。建设市域社会治理数据中心,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汇聚、数据融合,将采集、获取的各类业务数据通过位置进行融合,形成全时空多源数据底盘,为市域社会治理业务系统提供统一数据支撑。
4.制度创新。一是搭建“1+3+20+83”贯通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形成权责明晰、高效联动的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体系。二是编制试点工作《“发挥智治支撑作用”专项推进项目书》,推动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的工作合力。三是研发的包含4个子体系、75项标准的《市域社会治理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标准体系》,被自治区列为高标准体系项目,推动市级中心迈上规范化建设轨道。四是集聚各类治理资源,实现多网融合、一网统筹,“一屏观全城、一网管治理”。
(二)可操作性
从社会效益方面:(1)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全过程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网格化社会治理的信息实时传递与处理,促进了技术保障与体制保障的良性互动,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标准化、数量化、规范化的基础上,以管理需求引导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带动管理效率的提高,使市域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2)实现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两线”服务落实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城市各类服务热线和信息资源统一整合为“12345”非紧急类服务热线和“110”紧急类服务热线,建成12345和110“两线联动”的服务模式,市民只要记住这两个号码,就能在生产、生活中获得全方位的服务,推进乌海市社会治理精细化、便民化。(3)聚焦社会治理难题,整合网格员、群防群治等资源力量,落实市域社会治理应急事项处置机制,依托市域社会治理“一张图”,实现重大事件实时指挥联动。通过民情民意监测、重点区域事项AI预警、风险智能监测等手段24小时获取风险信息,及时预警关联处置预案。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感、幸福感。
(三)从经济效益方面
通过人工巡查、视频监控、两线服务、互联网等多渠道实现各类问题早发现、早办理,每年节省大量因治理、治安问题造成城市运行成本。打造智能化综合平台数据中心,按照全量归集思路,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协同流程,对从“城市大脑”提取的数据、网格员采集的数据、群众反映的数据、智能化设备监测的数据等各类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智能清洗、双向转换,破解平台内数据共享难题,为其他平台模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避免信息化建设费用重复投入,节约大量人财物力。
(四)可复制推广性
依托国家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借助自治区高标准研制试点创建优势,建立包括4大子体系、75项标准的《市域社会治理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标准体系》,健全市域智能化标准体系,引领市域社会治理规范化。依托标准化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在乌海市逐步构建了市、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的五级联动中心,同时国内多地到中心参访、交流学习,项目经验被多次借鉴应用。实行治理数据标准化管理,明确市级层面统数据、管数据、保安全主责,要害部位执行智能防范国标、行标,筑牢信息安全屏障。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