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智慧治理 > 正文

大数据助力打造“昌治久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

时间:2021-08-26 16:57:16   来源:江西珉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导读]  大数据助力打造“昌治久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

  一、引言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1][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3]之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和 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4],这集中凸显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2019 年 12 月 3 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 一新就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作说明,提出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 思路,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5]。作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南昌市也积极与江西省智慧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西省珉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南昌市分公司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市域社会治理, 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打造“昌治久安”市域治理现代化样板,建设更高水平的 平安南昌。

  二、大数据关键技术

  2021 年 3 月 1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 标纲要》[6]第二十九章第三节明确提出“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任务,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科 技赋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预见,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将在未来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然而,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城市海量多模态信息泛在采集、融合分析、数据高效存储与计算、态势感知、数据安全等技术难题,阻碍了相关产业发展。例如,近年来各地掀 起了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视频智能化应用项目的建设热潮,大量视频资源所衍生的人员、车辆及轨迹数据却“聚而不合、聚而不用”,未在相关业务中产生价值。同时,目前在治安防控等行业应用 中,AI 等前沿技术与业务场景往往脱节,难以支撑实战应用。针对上述问题,南昌市积极与江西省 智慧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在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重点对城市异质数据融合 与智能决策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攻关,并在市域社会治理智慧应用中成功落地实施,取得了很好的 社会效益。

  (一)环境自适应的智能化协同感知技术

  针对社会治理场景下海量城市异质数据融合难的问题,通过环境自适应感知,采用轻量级自主 协同机制,在边缘端/终端智能处理,支撑外界条件大幅变化场景下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自 适应数据协同感知流程主要由采集集群构建、采集场景感知、采集模式制定、设备自动配置、数据 协同采集等步骤组成,如图 1 所示。

  (二)基于多维模型的目标全息成像技术

  在大数据技术出现后,无论使用 Hive 还是 HBase,使用 MapReduce 或者 Spark,在面对社会治 理应用场景时存在计算复杂、效率不高的情况,因为社会治理应用场景重点在于对关注的对象,这 种对象可能是人、地、案、事、物等要素的一个多个,及其吃、住、行、消、乐、网等行为的分析, 只使用传统大数据技术仍然会陷入过往专题库建设的困境。

  为此,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数据统一表达模型 P =(O,R,G),形成基于统计机器学 习的数据融合要素,通过目标人、车、电、网、像动态关联,实现了目标相关信息融合构“全息图 像”索引,解决数据碎片化难题。

  图一 自适应数据协同感知机制

  图二 智慧城市统一对象描述模型构建

  (三)基于时空切片的异构数据共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时空环境下轨迹数据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对单一类型的轨迹数据位置预测、轨迹聚 类、轨迹分类、离群点检测、兴趣区域、轨迹模式发现等方面。往往是从单个实体轨迹、单个感知 模态展开的,忽略了多模态时空轨迹之间的联系,缺乏针对群体产生的轨迹数据的规律及特征深入 的分析及研究。

  为此,我们针对多种来源、多种类型的海量数据,基于统一表达模型开展高效的数据共振分析, 快速发现数据内在的时空关联、社会性关联、时序性关联等一系列关联关系/共振关系。综合考虑了 经度、纬度、时间维度紧耦合的重要性,研究通过三维立方体群的刻画形式对多模态时空轨迹数据 进行表达,构建了时空分片的数据一致性模型对跨模态目标实体同一性进行识别和判定,形成目标 实体的真值概率分布,实现了海量多元轨迹数据泛模式挖掘。

  (四)基于多重模态融合的深度学习模型优化

  在传统深度学习模型中新引入特征信息融合器,实现特征多模态信息到训练多模态信息的映射; 再通过后置决策信息拟合器实现专家知识模型和深度学习类模型融合,提升复杂场景下模型实战能 力,解决了训练样本缺乏的难题。平台融合人工智能和专家技战手法,通过多源异构数据共振和关 联分析,提供特征画像、关系洞察、异常预警、趋势预测、轨迹研判、智能检索等智能服务及技战 白板等智能工具箱,提升了数据分析研判的智能化和可视化能力。

  图三 实战化智能化研判模型及集群构建

  三、大数据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依托智能化协调感知、目标全息成像、异构数据共振等大数据技术,南昌市在开展市域社会治 理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多部门信息数据有效整合,全面推动社会治理“人、地、事、物、网、组织” 六大要素汇聚上云,聚焦政治安全、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社会治安防控、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等五类重点防范风险,实现“智汇数据、智防风险、智能指挥、智惠服务、智辅决策、智效办公” 等应用落地,构建“动态感知、数据融通、全域智能、多网合一、精确指挥”的市域社会治理新体系。

  图四 市域社会治理平台架构

  (一)一体化社会治理数据融合与应用:

  实现社会治理基础要素数据汇聚、归类、分析、调取、可视化、共享服务,形成社会治理专项 数据库和数据库集群,一图展示辖区内天地网视频点位分布、在线、联网情况,为智防风险、智能 指挥、智惠服务、智辅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二)智能辅助决策:

  从政治安全、治安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矛盾纠纷、公众安全感等六个维度,构建平安 指数体系,依据各项指标分析,精准掌握社会治理薄弱环节,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智辅党委政府科 学决策。

  (三)高效惠民服务:

  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打通城市大脑、12345 政务热线、数字城管等平台,采集、收集、排查 群众矛盾诉求、基层风险隐患,对涉及民生、民安的事项进行“掌上报、线上分、马上办”,整合汇 聚政务资源力量服务社会、民生,最大限度团结凝聚居民群众。

  (四)高效协同办公:

  融合个人办公、公文管理、工作动态、领导视察、大数据图表等应用于一体的智慧办公平台, 实现跨区域、跨网络文件存储共享,文件传输安全,多人在线编辑,让工作高效便捷。

  四、建设成效

  近年来,南昌市紧紧围绕打造大南昌都市圈的目标定位,认真贯彻江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借势信息化、大数据发展运用,以智治为主牵引,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南昌市域治理应用平台建 设工作。南昌市域治理应用平台建设,是江西省综治系统重点项目,共享接入公安、市政、防邪、消防、卫健、司法、信访、城管等二十多个部门信息数据,全面推动社会治理“人、地、事、物、 网、组织”六大要素数据汇聚上云,聚焦政治安全、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社会治安防控、社会矛 盾风险防范化解等市域社会治理五类重点防范风险,建立数据算法模型,构建初级、高效、实用的 智慧应用场景,把社会治理大数据存起来、管起来、用起来,实现“智汇数据、智防风险、智能指 挥、智惠服务、智辅决策”等应用落地,构建“社会治理网格化、指挥调度平台化、日常管理信息 化、服务全程一体化、考评考核智能化”的市域社会治理新体系,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最大限 度提高治理效率,破解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不断强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支撑能力,全市社 会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五、未来展望

  未来,我们也将进一步夯实“昌治久安”品牌,通过“管理+平台+运营”,建立统一规范的网 格体系,规范划分网格,推进多网合一,实行一网运行,全面提升南昌市市域社会治理能力。1)建 设社会治理 AI 大脑。一是以网格为核心对社会管理要素数字化,实现数据资源精准下沉至社区、网 格;二是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业务应用,满足各级部门业务需要;三是构建由经验驱动向数 据驱动转化的辅助决策体系,分析薄弱环节,优化管理手段。2)形成多方参与的统一协同办公体系, 健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机制。3)市域社会治理也需要“运营”,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生态圈”,明确 领域、主体和方式,把重大矛盾风险化解在市域治理过程中,使市域成为社会治理的集成体。

  图五 未来蓝图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