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专题
时间:2023-10-17 09:46:33 来源:赵学东
[内容导读]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诸如培训培养、会议会展、测评测试、体验体检、疏导辅导等有关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活动正如火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诸如培训培养、会议会展、测评测试、体验体检、疏导辅导等有关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现场式、体验式、聚集式的社会心理服务活动不得不推迟延后,按下“暂停键”,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那么,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社会心理服务活动又该如何危中用“智”,以“智”推“心”呢?现以安徽省宿州市举办的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周暨应用交流会为例,进行初步探讨。
一、“心”活动概况
安徽省宿州市遵循中央有部署、群众有需求、社会有市场、宿州有探索的原则, 以“融合、创新、服务、发展”为主题,定于2021年12月16日举办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周暨应用交流会。谁也没想到,就在活动举办的前一天,也就是12月15日中午,宿州市所辖埇桥区发现一例新冠肺炎阳性病例,全城进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这时,活动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受邀专家嘉宾已陆续到来。此时此刻,宿州市勇于担当作为,科学果断决策,用心用智破解疫情防控和活动举办的双重难题,使活动如期举行,并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于12月18日顺利闭幕。
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试点地区代表、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和专业机构负责人等在“云端”相聚,分享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成果,观摩了试点地区成果展馆和社会心理服务产品设备,探讨交流了社会心理服务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共同发布了《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宿州宣言》。
此次活动创新形式,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了元宇宙线上宿州展厅,通过线上直播、云上观展、异地连线签约、网络见证揭牌、峰会论坛工作坊线上同步、融媒体矩阵联合推送等形式全方位展现大会全过程,并使用了智能AI机器人主持闭幕式,彰显“中国云都”宿州魅力。
此次活动亮点众多、成绩斐然,仅借由以下一些数字来回顾“数”说此次大会的精彩瞬间。开幕式上,9位主办协办单位领导和嘉宾受邀致辞,启动“闪”开幕,征集展示了6类“十佳”,“云”签约了6个数字心理项目,“e”揭牌1个实验室、3个实践应用基地和1个产业联盟,命名了27家市级社会心理服务示范基地(项目),“网”巡展55个试点地区成果展板、40多种社会心理服务产品设备和80个心理科普图板。此外,大会举办了46场主题峰会、113场分论坛、12个工作坊、1场主题沙龙,共有171名专家学者和15名试点地区代表作主题演讲和经验分享。在宣传展演方面,100多家媒体先后宣传报道大会活动,大会组委会编印了55个试点地区201篇经验交流材料,展播了6个社会心理服务情景剧,策划了179篇活动海报,进行了8场预热直播,推出了20余个活动视频。大会三天,有近19万网友互动留言,直播通道和主推网站点击量突破300万,覆盖人群达500万之多。
活动得以圆满举办并取得丰硕成果,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参与和鼎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党政领导、部门推动、行业协会和组织机构的支持以及广大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才有了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真正让社会心理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云”模式探索
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最大程度减少人员聚集,安徽省宿州市“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周及应用交流会会务组”全体人员在坚决执行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确保活动安全无虞的前提下,应势而变,大胆创新,探索出新型活动“云”模式。从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周暨应用交流会全过程来看,智能化呈现至少有以下几点:
“闪启动”开幕。主会场电子大屏上通过手掌闪电的形式,首先呈现五张闪电式手掌,在屏幕倒计时结束瞬间,五张闪电式手掌由近向远发射光柱,最终所有光柱汇聚在一点,完成对接。活动以这种形式体现启动,无需任何领导上台,最大程度减少人员聚集。
“云平台”签约。为实现多地共同签约,会场内领导先在pad上签字,所签内容会直接上传到云端,然后呈现在主会场的电子大屏上,线上各位签约代表通过手机打开我们预先发送的签约二维码,正式签约时,各位签约代表打开二维码即出现一个签字栏,在签字栏中签上自己的姓名,同样通过云端上传,然后呈现在主会场的电子大屏上。如此,让不用城市的专家同时在线,同时签名,并同时呈现在主会场大屏上,从而圆满完成签约仪式。
“e模式”揭牌。和“云签约”相类似,“e”代表网络,通过实时视频连线,各地线上揭牌代表可以同步看到活动现场,会议现场代表也可以通过主会场的电子屏看到各位揭牌代表的头像,由此线上线下各位代表共同见证并完成揭牌仪式。
“网形态”巡馆。通过线下视频拍摄和制作技术把所有现场场馆的布展情况特色、产品、以及观看路线通过视频的形式直接投放到主会场大屏上,全方位、全景式、主体化呈现全国五十多个试点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有效经验、成功模式、科研成果、技术设备。
“@形式”闭幕。即采用智能AI机器人主持闭幕式,进行会议成果汇报,并@所有人的形式进行网络闭幕。不过,我们的@含有多重含义:一是@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各主办、承办、协办等单位的各位领导专家,向他们做出活动总结汇报;二是@所有直播间的观众,感谢他们对于本次活动关注支持并通过他们的力量把本次活动转播传送;三是@所有关心关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希望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壮大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队伍;四是@所有媒体朋友,在感谢他们对于本次活动积极报道的同时,与他们共同携手,在未来继续做好专项工作的宣传。
三、“心”智化思考
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周暨应用交流会“云”模式的成功运用,给我们诸多“心”智化的思考。
平台是基础。要加大投入力度,引入社会力量,整合利用资源,建立社会心理服务智能化平台。如宿州市成立社会心理服务创新研究院,以社会组织名义来承办社会心理服务周暨应用交流会。
创新是关键。要推进社会心理服务智能化,创新是关键因素。如宿州市在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周暨应用交流会上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AR、VR等智能手段还搭建了元宇宙线上宿州展厅,把宿州的特色做法和应用场景进行线上仿真还原,虚拟展示,云端渲染,VR漫游,给人身临其境般观摩体验。
人才是核心。社会心理服务的智能化活动需要跨专业、多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来完成。如首届社会心理服务周暨应用交流会,一些好的创意和想法都是由专业技术人员联合作战、加班加点来完成的。
质效是根本。提升活动智能化水平根本目的还是要保证活动质量增强活动效果。如首届社会心理服务周暨应用交流会中,就择优选取6部以“幸福宿州”为主题的社会心理服务情景剧拍成视频进行展播,收到良好社会效果和专业效果。
机制是保障。构建“党政领导、部门牵头、社会协同、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是推进社会心理服务智能化的有力保障。如首届社会心理服务周暨应用交流会一方面建立了党政指导、所协(学)会牵头、各种力量参与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承办方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机制。
产业是未来。产业化是社会心理服务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宿州市将在首届社会心理服务周暨应用交流会上签约项目、建立产业联盟基础上,按照“产学研一体化、宣教培一站式、智(慧)心(理)(应)用一链条、投(资)消(费)服(务)一揽子”思路,通过“双招双引”,大力发展数字心理产业,打造社会心理服务基地。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