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专题
时间:2024-09-26 13:49:29 来源:数字检察办公室
[内容导读] 说起刑事裁判判项监督,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事实、罪名等问题。但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罚金、刑期计算等判项,由于法律规定数量多...
说起刑事裁判判项监督,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事实、罪名等问题。但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罚金、刑期计算等判项,由于法律规定数量多、规则杂、更新快,成为刑事审判监督中被“遗忘的角落”。
运用人工评查方式对刑事审判进行监督,不仅耗时耗力,还因线索发现滞后,难以及时监督,影响审判监督实效。如何让大数据的光芒照亮被“遗忘的角落”?
我们的答案是:从“人海战术”转向“蓝海战术”,构建刑事裁判判项监督模型。
刑事裁判判项监督模型
是审判监督“业务规则”数字化的呈现,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根据苏州市检察机关近5年、江苏省检察机关近3年来成功抗诉案例,全面梳理成功抗点,及时将能够借力数字手段的规则进行数字化转化。通过大数据方式进行法律监督,能更及时、高效、精准地发现监督线索,弥补传统人工监督方式遗漏监督、滞后监督、低效监督的缺陷,实现常态化、融入式“类案”监督。
3大类监督点
罚金类+刑十算与折抵错误类+刑种错判类
罚金类监督
可发现“应并处未并处”、"不应判处而判处”、“罚金数额错误”等问题线索。
刑期计算与折抵错误类监督
可发现“已减刑期错误计入已执行刑期”
、“撤销缓刑后数罪并罚,前罪存在被羁押期限未被折抵”、“一般监视居住错误折抵刑期”等问题线索。
刑种错判类
可发现“不应判处管制或拘役”、“盗窃数额
减半提档量刑"等问题线索。
应用成效
截至目前,苏州市检察机关通过模型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共发现错判案件200余件,其中已启动、拟通过审监抗程序纠正40余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纠正8件。相关经验材料被最高检重大犯罪检察厅重罪动态刊发。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